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田天,要求国会消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 2. 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
              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在图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战争的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D
              E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F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丙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下图)

              (3)在材料三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图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关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关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展望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并加以简要说明。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5. 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711972
              建交国家8910013……1417
              材料二  对于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帝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要了解其单方面的和不平等的性质,我们就必须回顾一下中国首先强加于西方来客的古老朝贡制度。这个古老的中国制度,也同取代它的条约体系一样,是不平等的。不言而喻,二者不平等的性质各有不同。值得回味的是,清廷对今日司空见惯的外交礼仪极力拒斥,对今日看来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割地赔款、治外法权等最不平等的条约款项,却相对容易接受;而西方列强则将清廷习以为常的朝觐礼仪,视为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待遇。
              --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52-1953、1954-1955、1971-1972这三个阶段,影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中国外交的平等性”。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担负这次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百度百科“中国皇后号”
              (l)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开始贸易的特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材料二 在大多数当代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总体上的互动理念。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避免美中冷战》
              (2)材料二中所说中美两国“共同的对手”是谁?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关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中关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
              (3)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1)结合国际背景指出“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哪些?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美国历史上发行的“龙鹰握手”首日封。首日封右上角贴着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参与监制的以中文发行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会谈。尼克松说:“美中相互并不构成威胁,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

                  材料三  美国把亚太地区作为它的战略重心。因为今后国际安全的舞台、经济成长的重点主要是亚太地区,世界繁荣与和平的前提也在这个地区。美国来者不善,是带着杀气来的。
              回答:
              (1)根据首日封和邮票图案内容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信息呈现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是怎样理解尼克松说的“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此后双方关系实现了怎样的一个突破?
              (3)依据材料三,你是怎样看待美国的战略东移?
            • 9. 中国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 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
              --《周恩来选集》下卷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在材料三中周总理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
              材料五:1990年-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固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 10. 外交是国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据材料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的是哪一外交政策?其确切含义应该怎样表述?这一外交政策的实行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l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合组织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开创了继欧盟、东盟之后又一种地区主义模式,在一个横跨欧亚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和作的历史性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新纪元,使得长期以来深陷于结盟或对抗怪圈的该地区国家从此走上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崭新道路。……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上合组织的诞生是欧亚地区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
              --张德广:《上合组织与欧亚地缘政治变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合组织的生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
              (4)依据以上材料及所知识,说明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    出发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