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是人类的理想追求。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回顾历史,回答问题。
              任务一【知识梳理】
              (1)请完成表格内容。
                   内容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
              解放对象              ②
              领导人物
              共同作用
              任务二【观点论证】
              (2)在欧洲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也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3)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运用史实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任务三【认识升华】
              (4)完成上述问题之后,你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启示?
            • 2. 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变革,对重要的历史革命与改革进行分类归纳,是我们梳理历史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革命与改革。进行了探究,请你来参与完成。
              任务一 知识梳理
              (1)根据表格中的类别,填写相关内容的序号。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巴黎公社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罗斯福新政⑥美国独立战争⑦新经济政策⑧明治维新⑨十月革命⑩戊戌变法⑪南北战争⑫辛亥革命
              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俄国(苏俄)历史上的改革
                              
              任务二 观点论证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助他们解答(要求:问题1问题2都要作答)
              材料一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新政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在报纸上咒骂他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问题1: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又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你怎么看?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是“有花无果”。问题2: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三  认识深化
              (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革命和改革的历史事件?
            • 3.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
              材料二:美国历史虽然只有二百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历经百年,始终居于世界大国地位。尤其战后有利的战略环境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客观上已经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地位,美国事实上已成为超级大国。
              --摘自刘宗绪《历史专题30讲》材料三:战后法国人的仇视------这道坎却不是每个德国人都能轻松迈过的。然而联邦政府经受住了考验。德国总统阿登纳强调:“在当今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的政策的核心。”从50年代起,包括德、法在内的欧洲国家先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关税同盟以及建立共同市场。同时,德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德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强国之列。
              --摘自 乔明顺《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2)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一例并说明是怎样解决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战后德国崛起的主要因素。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俄、美、德发展历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或政策?
              (2)材料一中要恢复自由贸易,材料二却对企业严加管制。它们各自有没有改变原先的社会制度?上述措施有没有取得成效?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 5. 九年级(2)班的吴炯同学进行网上学习,他找到了如下图片,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民族解放运动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法制建设
            • 6.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1)将如图所示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使用代号)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甲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①,它将社会主义国家同计划经济②、货币关系③直接联系起来。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乙同学说:“1933④开始实施的‘新政’,大大降低了⑤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⑥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丙同学说:“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⑦展开。1980年,通过深圳⑧、珠海⑨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序号,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
              甲:错误     正确    ;    
              乙:错误     正确    
              丙:错误     正确    
            • 8.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请依据材料归纳新政的特点。
              (3)请依据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9. 改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红利,锐意改革是新一届中国政府最醒目的执政标签。纵观世界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一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虽然会带来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复活,但资本主义和以前的生产方式相比仍是一种进步。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发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儿?它对苏联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国家工业复兴法》
              (2)材料二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经济社会史论》(3)根据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材料三中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4)新政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5)结合四则材料,试分析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共同原因。
            • 10. 政治变革、制度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为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总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成熟与完善”的主要表现及其作用。
                  材料二: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确保国内安宁,……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选举人应集合于各人本州投票选举二人,获得选举票最多数者即为大总统……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哪部法律文件的内容?该法律文件所体现的新原则有哪些?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欧美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设想。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社会制度”,最早在哪个国家建立起来?发生在该国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其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