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苏联已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1)材料一“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益于哪种经济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什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3)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是谁?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4)经济一团糟之后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
              材料二:斯大林接手俄罗斯之时,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三: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总统就任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在怎样的国情下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形成的标志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3)材料三中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说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总统就让后进行了怎样的“大胆实验”?该“实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 3.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材料一 苏联是在一场红色的革命后崛起的;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
              (1)材料一中的“红色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南北战争对美国的崛起有何重要意义?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材料二 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2)以苏俄、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施过的经济政策的特点为例,说明材料二中“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论断的正确性。
              【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究大国崛起的奥秘】
              材料三 阅读《大国的崛起》,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这些国家的崛起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3)除了材料一、二所陈述的原因外,你认为大国的崛起还有哪些因素?
            • 4. 俄共(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重大决议,决议一经公布,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英法等国家认为:“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中的“这一招”是指(  )
              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B.准许美国人赴俄建厂
              C.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D.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 5.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 6.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卢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7. 上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福利国家”,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B.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C.杰出的人物会影响历史发展过程
              D.“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普适意义
            • 8.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
              材料二  当时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2010年5月《红旗文稿》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以苏联为师”“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3)据材料三,我们的“新事业”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 9. 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新趋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的差异
              (1)填写下列表格:
              十九世纪前后的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国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明类型
              中国封建专制农业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
              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文明的冲突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2)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文明的交融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文池《思想的灵光》(3)“……在碰撞与同化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文明的创新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 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5)综上所述你有何思想启迪?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  如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