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  )
              A.力图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
              B.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 2. 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3.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  )
              A.“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B.“兼相爱、交相利”
              C.“非攻”、“尚贤”、“尚同”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4.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 5.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 6. 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 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发明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争霸战争
            • 7.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主张(  )
              A.按现实需要进行变法革新
              B.君主应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C.统治者实行“仁”和“礼”
              D.推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废先王之教”,“以法之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韩非子的思想。
              (2)概括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的角度说明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治”思想的不同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这句话?)
            • 9.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
            • 10.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