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就亚非关系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重返联合国
            • 2. 《华尔街日报》1978年底评论:“美国为了一个相当便宜的价格就投降了,我们付出了惊人的代价,承认了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却没有换来对台湾安全的一点点保证……”中美建交后,美台关系在法理上成为(  )
              A.非官方性质的民间交往关系
              B.隶属官方的民间交往关系
              C.非官方性质的军事合作关系
              D.隶属官方的安全利益关系
            • 3.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在今后三到五年内从欧美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一方案被通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能够实施是主要得益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西合作
              D.求同存异在国际上广泛影响
            • 4.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判断对错)
            • 5.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他国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概括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 6.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 7.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8.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一定程度上与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正式建交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9. 新闻摄影照片可以见证重要的历史时刻。以下能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照片是(  )
              A.
              1970年,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B.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登上长城
              C.
              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D.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 10.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989年5月,邓小平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会晤,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波折后中苏双方宣布关系实现正常化。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第一册》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这次访华,签订了什么文件?这一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并指出该外交政策调整的目的。
              (4)材料四图片反映出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反映了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