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 2. 《苏联改革30年,无处纪念只有祭》:回顾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新概念迭出,所提愿景振奋人心。而中国改革显得就事论事,冲击力不足;苏联有“500天计划”改革方案,而中国长用改革的目标也只是“小康”;当苏联人期待一步跨进西方式发达杜会的时候,中国“慢腾腾”地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则材料强调改革需要(  )
              A.对原有体制全面突破
              B.有远大的愿景和目标
              C.循序渐进、尊重规律
              D.特别关注民众的诉求
            • 3.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100100100
              1993年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4.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一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一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一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一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一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B.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 5. (2015春•滨州期末)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以下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民族工业因此受到冲击
              D.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 6. 世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机遇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欧洲的经济和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未抓住机遇完成转型的原因何在?
                  材料二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政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 7. 科技、教育、国防的发展深刻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材料三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3)材料三中辽宁号人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8. 如图,漫画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 国货。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漫画中的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漫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显著
              C.漫画中现象产生的根癩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漫画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
            • 9. 如图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
              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 10.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
              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2)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列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个典型事例。
              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 0-19 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⑤敌对时期(194 9-19 72)
              (3)简要分析材料中的第④个阶段形成的政治原因。(3分)

              (4)上图反映了少数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误判,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到中国经济的牵制。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