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成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一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付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对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对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
                  材料四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政府为了确保自身意志得以实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者,只有政府的自觉革命,才可能推动这一体制的改革。
              -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有人提出以下观点:“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运用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0字左右)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 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3)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词汇出现次数统计(单位:次)
              会议召开时间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法制
              十一大1977.8942300001
              十二大1982.910021611000
              十三大1987.1013301760143
              十四大1992.107006101461
              十五大1997.90006510615
              --摘编自村田忠禧《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
              上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发展变化趋势。请归纳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至清遭光束的人口和粮食情况估计
              时期全国总耕地粮食用地亩产量(市斤)总产量(亿市斤)人口(百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市亩)人均粮食产出(市斤)
              明万历
              (1573-1620)
              7.56亿亩7.18亿亩243.517941206.31458
              清初顺治
              (1644-1661)
              6.07亿亩5.767亿亩243.514041006.11404
              康雍之际
              (1720)
              9.84亿亩9.102亿亩279.225411307.61955
              道光末
              (1850)
              12.54亿亩11.288亿亩325.536744502.8816
              --史志宏《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量及总产量再估计》
              材料二1918年,我国总人口大约4.3亿,粮食总产量大约2833亿斤,人均粮食659斤;1936年,我国总人口大约4.8亿,粮食总产量大约3199.6亿斤,人均粮食666斤。
              --依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和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人口和粮食情况

              --2001年前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2001年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万历至清道光末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认识。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9次提及“中国梦”,提到了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某校初三(1)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强国之梦”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盛世的辉煌之梦】
              材料一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 这一古代科技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谁?
              【近代前夜的痴人说梦】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须之物,所以加恩体恤……”
              (2)乾隆给英王的信,暴露出清朝皇帝的什么心理?
              【近代百年的艰难寻梦】
              材料三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两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四  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中国近代这段多灾多难的历史上,深深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3)材料三中的“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你知道材料四中的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东方古国的梦想渐真】
              材料五: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2013年1月4日《中国国防报》
              (5)我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六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6)毛主席诗词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七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7)改革开放是中国梦的一个飞跃,它开始于哪一次会议?
              (8)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 7. 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
            • 8. 为发展农业,中共中央于1978年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和1993年,又两次做 出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决定。下表包含了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你可以从中确定的是(  )
              改革开放以来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
              时期农业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劳动力土地供给政策变化
              1978-198358.17%4.78%-10.69%-2.22%49.96%
              1984-199371.68%4.60%-4.93%1.38%27.26%
              1994-200965.84%1.30%6.25%1.45%25.15%
              A.应鼓励开垦荒地以增加土地供给
              B.延长承包期限的收效在逐步递减
              C.新科技革命有利于农业机械投入
              D.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
            • 9.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民的一种梦想:有一小块土地,靠天过日子;建一个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年复一年;自私自利,不讲公德;讲义气,不讲法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患寡而患不均;期盼明君、清官、侠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过小日子,我自得”。
              --摘自《中国梦的前世今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造成中国古代农民梦想“我过小日子,我自得”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强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体失智的历史现象。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4)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