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有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伦)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王安石).泰西乡原之史家,其论克林(伦)威尔也,日乱臣、日贼子、日奸险、日凶残、曰迷信、日发狂、日专制者、日伪善者,万喙同声,牢不可破者殆百年,顾及令而是非大白矣。英国国会选择画像数百通,其裒然首座者,则克林(伦)威尔也。而我国民之于荆公则何如?吠影吠声以丑诋之,举无异于元祜(1086-1094年)绍兴(1131-1162年)之时。其有誉之者,不过赏其文辞;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霾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据粱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1)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出于何种动因撰写《王安石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动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推断,梁启超著《王安石传》的重点是什么?其史料运用有何特点?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然则我中国前此果属于何本位之国乎?……吾盖羞言之,我中国前此实无本位也。”“夫所谓货币者,必其有一定之格式,一定之价值,以其单位之个数,为易中之标准,以衡量百物之价者也。中国现行之货币,惟铜钱足以当之耳,其用银两,则日若干两若干钱。夫两与钱乃衡量他物之名,非数计货币之名也。以云用银,是乌乎可。嗟夫!”
              --张品兴《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从1901年1月开始到1902年12月的短时间内伦敦市场的银价暴跌了23%左右,银价的暴跌使清王朝的财政陷入了更为危险的状态。1904年初美国“会议货币专使”精琪向清政府提出币制改革方案“A New Monetary System for China”。构成内容大致为(1)立即导入金汇兑本位制;(2)聘用外国人担任司泉官并由列强“监督”币制运营等。……张之洞在反驳精琪方案的同时提出作为实行币制改革的预备措施即在湖北铸造库造l两重的新银元。清政府接受其提案,决定在判明新银元的成败之前不采取任何措施。对此,梁启超曾批评张之洞的主张是经济学门外汉的“谰言”。
              --《20世纪初(1902-1904)的币制改革论及其意义》   材料三   美国通过最脆弱的希腊攻击了欧元,火烧连营使得欧盟摇摇欲坠,欧元地位大大动摇,资本快速流向美国,修复美国资产负债表;通过挑起中日钓鱼岛之争,两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在潜在战争影响下源源流向美国,并打击日元和人民币,能挑战美元的欧元、日元、人民币受到打击,美国则从危机中快速恢复。
              --《货币战争》(1)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中国币制的缺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精琪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最终废弃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货币在内政外交中起到的作用。
            • 3. 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杈
              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材料三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 4.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中国日本相差
              年数
              事项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如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 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之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议,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若建立政府之后,少有不洽众望,即欲群起革命,朝更夕改,如弈棋之不定,固非新建国家之道。天下事不能无弊,要能以平和为贵,使其弊不致大害人民,则与其颠覆昔日之政府,而求伸其权利,毋宁平和之为愈。然政府之中,日持其弊端暴政,相继放(施)行,举一国人民,悉措诸专制政体之下,则人民起而颠覆之,更新立政府,以求遂其保全权利之心,岂非人民至大之权利,且为人民自重之义务哉!我中国人之忍苦受困,已至是而极矣!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
              ──邹容著《革命军》
              根据材料概述邹容的基本主张和影响。
            • 7. 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行的动力,近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试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材料之外的其他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爆发。(任答两点即可)
              材料二 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面貌……除传统社会的农民、地主等阶级之外,在城市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如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他们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又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
              (2)请结合史实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据张世贤《西方经济思想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描述曲线A代表的经济理论影响力的演变历程。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4)材料四三幅图是“一带一路发展新蓝图”的绘就过程,请描述这一过程。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与工业化的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一一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一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一一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
            • 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摘自《札记》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曾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也满怀豪情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
              --摘编自王芸《从天下大同到社会主义》
              材料三  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的治国理想,并举例说明其对中国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影响?(任举两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影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