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关税壁垒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词汇出现次数统计(单位:次)
              会议召开时间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法制
              十一大1977.8942300001
              十二大1982.910021611000
              十三大1987.1013301760143
              十四大1992.107006101461
              十五大1997.90006510615
              --摘编自村田忠禧《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
              上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发展变化趋势。请归纳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3.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是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量几乎使美国高能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1996~2006 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 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自挂牌运行一年多以来,海关系统已经在全国的特殊监管区推广复制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3条基本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新华网(2015 年01月1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并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实质,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世界市场的认识。
            • 4.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材料二: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葡萄牙、荷兰三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国家(代称)1500-15991600-17001701-1800
              705371196
              6517702950
              -8111865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有利条件。
            • 5. 改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红利,锐意改革是新一届中国政府最醒目的执政标签。纵观世界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一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虽然会带来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复活,但资本主义和以前的生产方式相比仍是一种进步。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发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儿?它对苏联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国家工业复兴法》
              (2)材料二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经济社会史论》(3)根据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材料三中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4)新政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5)结合四则材料,试分析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共同原因。
            • 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如灿烂的星辰,映照着中国历史的天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2)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主要历史贡献。
              (3)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之后,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 7.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1)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引领了三大巨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这三次巨变的历史事件和“巨变”的内涵。
              (2)中国梦需要伟人的引领,更需要许许多多平凡人的编织。右图这位历史人物为重庆抗战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的名字和贡献。
              (3)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年青一代人的肩上。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 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虽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救国之梦】
              “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中“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他实现“救国之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强国之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为实现“强国之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找到的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是指什么?
              【实现中国梦】
              (5)以上史实对我们最终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9. 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
            • 10. 走向海洋方能拥抱世界。历史证明,一个大国如果在海洋上没有自己的位置,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而拥有海洋的话语权,才算跻身世界大国之列。随着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开哥麦之先河】
              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1)郑君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的事迹被人颂扬的原因?
              【往事惊心泪欲潸】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2)通过材料二和三,分析中国选择陆地的原因?采取了什么措施?英国选择海洋有哪些基础条件?
              材料四: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3)材料四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向海洋强国前进】
              材料五: 1958年9月4日清晨,万籁俱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在鸦片战争爆发118年后,屈辱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终于有能力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海权,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  --《走向海洋》解说词材料六:中国人在海洋上沉寂了数百年之后,到了改革开放的当代,海洋的梦想渐成现实。中国舰队在亚丁湾护航,履行中国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开创了中国海军的历史新篇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
              (4)材料五中“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具体是指?材料六中成绩的取得有哪些因素?
              【任重而道远】
              (5)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