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 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材料二:如图是上述汉代文物展的展品--石天禄神兽像,是汉代的祥瑞之物,既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于中原地方。
              材料三:《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的强盛景象。列举汉武帝时期巩固帝国统治的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
              (2)一个十多岁的男孩看到材料二中的石天禄神兽像,好奇地问:“为什么汉朝的东西会有西方的文化特征?”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解说员,请对此加以解释。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贞观之治的现实启示。
            • 2.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如图:
                    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赖
              丘穆陵独孤
              步六狐贺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习知识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一朝代?建立者是谁?
              (2)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材料三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插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具体改革措施哪两项?这场改革的对少数民族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 3. 时空观念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建构的核心素养之一。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古代欧亚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自15世纪末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前后经历了西葡、英国、美国为主导的三个时期,并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材料一图示贸易路线渠道流向中,最典型商品是什么?有人认为该商路是中国开辟,也有人认为是沿线各国共同开辟。你认同哪一观点,并阐述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西葡开启经济全球化的典型历史事件,并分析英国得以主导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英国主导的全球化对中国的破坏性影响。(提示:尽可能全面)
            • 4.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是什么?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在17、18世纪,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开辟”之外还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例子)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7. 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中心舞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橘(大车上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接轸(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
              --张衡《西京赋》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专门设立的“九市”。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物品,北运到长安销售;产于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运到这里买卖;而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经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这里进行交易。
              (1)依据材料概述,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长安城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陵百王而独高。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2)请说明上述材料所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一事件对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
              清代北京城市布局严整。一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格局是前堂后寝。前堂平日延接宾客,年节祀神祭祖;后寝为家长的寝室。两厢为子女的居室。封建大家庭,儿子早婚,多不分居,讲求五世同堂。家长主持家庭大政,资产管理、经理收支、儿女婚事、亲友往来等。家庭里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法。家长的话,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家庭内部纠纷,由家长裁夺。
              --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相符?并阐述孔子及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