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皆就役。    --《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
              重大事件主要领导人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孙中山BC
              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
              材料三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表格的提示,填写字母A、B、C、D所代表的内容。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 3. 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19131927193219401950
              谷物产量(万吨)860076836987约85858500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