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近现代史,各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能够得以“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措施。并分析这一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并概括这一政策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指什么。简要指出中国在城市领域改革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4)从上述三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2. 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是人类的理想追求。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回顾历史,回答问题。
              任务一【知识梳理】
              (1)请完成表格内容。
                   内容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
              解放对象              ②
              领导人物
              共同作用
              任务二【观点论证】
              (2)在欧洲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也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3)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运用史实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任务三【认识升华】
              (4)完成上述问题之后,你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启示?
            • 3.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
              材料二:美国历史虽然只有二百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历经百年,始终居于世界大国地位。尤其战后有利的战略环境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客观上已经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地位,美国事实上已成为超级大国。
              --摘自刘宗绪《历史专题30讲》材料三:战后法国人的仇视------这道坎却不是每个德国人都能轻松迈过的。然而联邦政府经受住了考验。德国总统阿登纳强调:“在当今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的政策的核心。”从50年代起,包括德、法在内的欧洲国家先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关税同盟以及建立共同市场。同时,德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德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强国之列。
              --摘自 乔明顺《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2)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一例并说明是怎样解决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战后德国崛起的主要因素。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俄、美、德发展历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或政策?
              (2)材料一中要恢复自由贸易,材料二却对企业严加管制。它们各自有没有改变原先的社会制度?上述措施有没有取得成效?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 5.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1)将如图所示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使用代号)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甲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①,它将社会主义国家同计划经济②、货币关系③直接联系起来。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乙同学说:“1933④开始实施的‘新政’,大大降低了⑤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⑥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丙同学说:“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⑦展开。1980年,通过深圳⑧、珠海⑨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序号,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
              甲:错误     正确    ;    
              乙:错误     正确    
              丙:错误     正确    
            • 7.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请依据材料归纳新政的特点。
              (3)请依据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8. 近年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简明科学史话》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材料三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措施,这一措施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全球通史》材料四
              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实现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什么理论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材料二中的美孚石油公司是在哪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什么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什么时代(阶段)?
              (3)材料三中列宁采取的措施是指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四提及的美国“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指的是什么事件?“建立计划经济”是指此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局面?
              (5)综上所述,请归纳经济创新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 9.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开展革命运动,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经历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的领导人,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通过阶级分析,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丢掉阶级基础。列宁在……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
              ──石镇平《试析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如图(照片发表于《人民日报>》)反映的是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