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南宋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 2. 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 3.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后来“背周道而行夏政”。但是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这表明墨家(  )
              A.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B.完全承袭儒家思想主张
              C.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D.基本认同儒家价值理念
            • 4.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胡汉商人,并不能随便自由往来,而是必须持有唐朝政府统一颁发的通行证--过所,“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无过所即要判刑。历史上,唐玄奘欲西行求法,但因等了三年都未拿到过所,不得不只身偷渡。 有关过所如何申领、如何发放、如何勘验等,唐朝政府均立法明文规定,甚至形成了专门规定过所相关问题的制度“过所式”,如必须载明执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所携带物品的相应说明如牲畜的数量、公母、毛色、年齿等;其目的不仅是为验证身份而“设险作固,闲邪正暴”,如遇战乱等非常时期勘验尤严,同时也是为了征税和证明商人所携带货物的正当性或合法性。
              --据李叶宏《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以过所为例》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过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唐朝过所的积极意义。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C.秦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 6.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下面哪种主张(  )
              A.“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B.“谓行仁自孝悌始”
              C.“刑不避大夫”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7.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8.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以法为教
              C.兼相爱
              D.有生于无
            • 9. 材料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意识到人口增殖快于财货增加会导致“人民众而财货寡”,希望通过“务法”、“务农”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认为:“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故人人贫困才会加倍努力,而“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加导致贫困,故应减少人口,理由是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加的速度,则“次一等的打算自然就该使人口去适应生活资料了”。马氏强调,私有制以及个人负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是控制人口的最有效制度,认为公有制会导致普遍贫困,贫困救济则会创造更多的贫困人口。
              --改编自魏忠《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相似社会背景是什么?
            • 10.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仁义、法治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