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
              1875中国招商局45860
              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922
              1898日本大阪6581
              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743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图二与图一相比,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分布有哪些新变化?
              (3)历史学家们曾指出:“中国的近代化首先在江南展开绝不是偶然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
            • 3.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重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 ,比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漸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一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g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一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种,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对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 4.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并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 5. 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须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须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兴起的原因与古代城市功能上的变化。
                  材料二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
              (2)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城市发展的哪些现象?
                  材料三  晚清时期,天津从一个滨海要塞迅速发展为近代城市,为天津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现代学者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通常受到贸易、工业、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晚清时期天津城市发展的部分重要事件
              年份重要事件
              1860年 《北京条约》规定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66年洋务派官员崇厚筹建天津机器局,制造枪炮弹药,后增建炼钢厂
              1878年朱其昂建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之一
              1879年李鸿章建电报总局,是中国最早的电讯事业之一
              1886年杨宗濂等人建天津自来火公司(火柴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时期天津发展为近代城市的原因。
            • 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D.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 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宋朝:高度集权的王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盛世。
              (1)运用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重大历史变革。
              领  域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内容

              政治方面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经济方面
              推行“殖产兴业”,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一批“样板”企业,政府大力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办军事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等问题。

              教育方面
              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在全国设立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军事方面
              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编制,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创办北洋、南洋、福建三支 海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1887年,一位法国鞋匠曾说出这样的话:“我父亲曾一无所有,我现在有了些钱财,我的孩子如果像我一样努力,他们的财产将两倍三倍于我,我的孙子将成为绅士,人在世界上就是这样升迁的。”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的法国,新的经济链条把人与人连接起来,原来上下层之间那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解除,人人都成为自由的人。这种情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具有独立意志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人民面前,万能的行政权力和专制的庇护性的政治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许平《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有如下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提出的主张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实现的?
            • 8.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制图学和建筑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些方面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回答: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有什么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的特点并简述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加以说明。
            • 9. 材料一  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材料二  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 10.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受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授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四 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
              材料五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在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对古代思想文化有何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大事件,它使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简述1977年后邓小平在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主要表现。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