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判断对错)
            • 2.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阅读下列关于S市企业改革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S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改革措施经济学依据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从管国企到管资本为主、减少审批事项、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上市公司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经营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 3. 如图是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
              B.改革的原则是所有权经营权合并
              C.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必须以深化改革的红利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
              2015年H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改革措施经济学依据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上市公司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材料一  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当前,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全面展开。
              材料二  《意见》指出,国有企业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形成机制,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国企薪酬分配制度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
            • 6. 2012年12月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请阅读有关宪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
              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纲领》
                  材料二  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鼓励和指导它们(私人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1954年宪法
              (1)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在经济工作目标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1982年宪法
                 材料四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2)从政治、经济建设的角度解读材料三、四的异同点。
            • 7.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中提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的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 8. 1984年,中共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滨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把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规范发展模式,提高发展速度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
              D.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作物质上的准备
            • 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凯歌行进到出现重大曲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三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国家体系,将陷入“有一体之名,而无一体之实”的境地;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
                                                                                       --任仲平《各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希望所在》
                  材料四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2)材料二中的“直接过渡”和“迂回过渡”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由“直接过渡”转向“迂回过渡”的原因。
              (3)请结合材料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谈谈“现代的制度”的内涵。 
              (4)为摆脱“路径障碍”,我国在经济体制上是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 
              (5)材料二的“迂回过渡”与材料四的政策调整在实质上有何相同点?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还提出建立北方、东方、南方三大海港,疏通内河水道,发展内地交通。同时,他又主张在不损害中国主权条件下,引进外资和技术,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赶超外国,从而改革中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经济主张。结合当时我国的内外环境,分析《实业计划》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我国经济落后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指出“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综合材料,概括孙中山和邓小平在国家经济发展主张上的共同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