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装着。试从党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内外政策三方面说“转折”的含义。
              (3)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十五大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该目标的?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2.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材料三  如图所示

              --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
              (2)据材料二,分析这种经济成分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3.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100100100
              1993年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4.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一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一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一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一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一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B.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 5.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收获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丰硕成果,感受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变化。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简述图3中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6. 两级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下列史实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并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②科索沃战争
              ③欧元正式启用
              ④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 7. 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194919521957
              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
              粮(亿吨)1.11.631.95
              钢(万吨)15.8135535
              (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0%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 5.8%
              (2)依据上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 8.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2)依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中国是如何融入世界的。
            • 9. 2012年12月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请阅读有关宪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
              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纲领》
                  材料二  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鼓励和指导它们(私人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1954年宪法
              (1)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在经济工作目标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1982年宪法
                 材料四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2)从政治、经济建设的角度解读材料三、四的异同点。
            • 10.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