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
              (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 2. 什么是工业4.0?“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结合以下图片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
              C.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
              D.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 3. 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因此,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具有经济全球化萌生的前提条件。--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从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虽然从地理范围上看,它只是稍稍有所扩展而已,但是交往的规模和速度却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主要是由来自技术的--还有政治的--各种变革所使然。--(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三: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那些自给自足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似乎最具有安然渡过难关的能力。意大利所遭受的损失就要小于其他国家,苏联似乎也是如此。--(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世界性网络在1890年之后和19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的”和“政治的”方面分析这两个时期世界性网络更加紧密的原因。
              (3)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哪些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二战后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建全球化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简要评价。
            • 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要求加快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人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请列举中国古代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法律名称
              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河流防污法》
              1926年《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大气清洁法》
              1963年《水资源法》
              1973年《水法》
              1974年《污染控制法》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2)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举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材料二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

              --引自M-F.杜兰等编《全球化地图》(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评析该观点。
            • 5. “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195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人是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的10倍。到1965年,这一比例是15:1;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世纪末,这一比例是30:l”。关于这组数据的分析,其中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只是提供廉价的原料和加工,消费能力并非全球化
              B.工业化国家战后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
              C.战后的冷战格局,阻碍了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入
              D.科技革命使得工业化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6. 如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B.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C.美国经济以外向经济为主
              D.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 7. 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中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 799647 762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 05691 572383 513526 483585 007
              互联网用户(户)        7 2313 014 5189 021 717
              A.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媒介
              B.电台广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普及
              C.电视节目制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D.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 年12月31日).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 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请依据下列材料,在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 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 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販。宋代新 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洩,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湖,如娱乐场所 瓦子,都通宵营业。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整体发展 缓慢,但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幸迅速扩张,大多数地区則完全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外。
              --唐志军谌莹《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教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教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张忠法周宏春《我国社会事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机遇》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显著特点及其对美国城市人口行业结构的影响。
              (4)综上所述,城市化的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題?
            • 9. 二战后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不包括(  )
              A.跨国垄断企业的兴起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欧洲一体化的启动
              D.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
            •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年~
              1000年
              1001年~
              1500年
              1501年~
              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
              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材料五: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甲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
              (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