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 4.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总能带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的社会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30年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中原网《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1)材料一中的“这个运动”指什么?该运动送来了什么“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过去30年间,在中国形成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6.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学习利用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代表人类发展进步方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直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轨迹。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 《孙中山全集》第6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010年12月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 7. 人权指人由于其人的属性而具有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和崇高目标。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
              (1)结合所学,比较材料中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
              (3)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2分)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4)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必要性。
            • 8.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不断推动国人思想解放。这三种思想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是知识分子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和实行民主政治
              D.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 9.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 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哲学家的思考普遍“集中在社会性和政治性人的考察上”,请列举两位思想家及主张加以说明。
              (2)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3)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先进阶级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人的解放”的价值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