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 2. 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  )
              时间进口货物总值
              鸦片(%)棉布(%)棉纱
              1850年54346390.8万元
              1870年345066457.4万元
              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民族资木主义下业取得较快发展
            • 3.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1867年奕訢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訢曾说:“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材料三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近代中国留学潮的序幕,詹天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世纪初,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高达2万多人,黄兴等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人物。五四运动前后,再次出现留学热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发展。胡适(留美)、邓小平(留法)、刘少奇(留苏)等人是这批留学潮中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苏联。1951年至1958年留苏学生共7493人,79.6%学习工科和理科。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有120多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中外留学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40年后的188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一一上海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成立刚10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一个体制性难题渐露端倪。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线。其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即“产权不明”,究竟是官府所有,还是民间所有?如果管理者按商场规则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中国之谈实业者》一文,梁氏尖锐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是违反自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
              --摘编自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央视《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1871年至1873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历时22个月,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随行的伊藤博文描述自己是“始惊、次醉、终狂”。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相继建立诸多国营企业。福泽谕吉疾呼:“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1884年,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的长崎造船所,仅以1日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三菱株式会社。1890年,国会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作者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央视《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日工业化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具体途径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制度重构的角度概括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工业化一败一成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中国日本相差
              年数
              事项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如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 6. 如果为图X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 7. 对历史的探究,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1861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2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
              1865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
              1872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上海开设轮船招商局。
              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大沽与天津之间开设电报线路,
              1879年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以北铺修了一段长二十里的铁路。
              1888年  张之洞在湖北开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
              1889年  开设“官商合办”性质的贵州制铁厂。
              1893年  李鸿章设机器纺织总局,张之洞在武昌建四家棉纺和丝织厂。
              1894年张之洞在湖北省建两家火柴公司。创建“官商合办”性质的湖北缫丝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从两个角度对洋务运动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可分两个或三个阶段)
              范例:60年代发展军事工业;70--90年代以民用工业为主
              材料二    1918年,杜亚泉发表了《迷乱现代之人心》一文。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目欧美之风盛行。两千年的王权秩序崩溃了,儒家的文明秩序也随之解体,而新的共和秩序却迟迟不得确立。于是在民国初年,社会唯一可以认定的便是“力”,谁有强力,谁就拥有了江山和真理。各种军事力量在战场上厮杀、不同的政治党派在议会争斗,看到的只是地盘和利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时年16岁)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十年(1860年)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同治十二年(1873年),郑观应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
              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易言》一书,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主张“轻税以广去路”“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问世。《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酊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观应的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张之洞在点评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时,使用了“上而以此辅世”“下而以此储才”两句话,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9分)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把故事从春秋战国改编到元统一中国,把晋国的赵家故事改为宋末元初的大臣张惕舍命救皇子。《赵氏孤儿》讲的是忠、信、仁、义,《中国孤儿》则是赞扬儒家思想代表的文明是如何征服野蛮。伏尔泰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孤儿》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书云《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论”》(《南方周末》2011年5月19日)
              材料二: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开发帝国潜在的资。……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吗?……发展“物质文明”就意味将具备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成果。包括以蒸汽机和电力所创造的各种奇迹。……物质文明是自己发展起的,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经过长期协调,缓慢的发展起的?引入投票箱,就能使中国成为民主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吗?如果中国不想创造西方那样的条件,她就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也不能发展更多的物质文明。这些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道德的。
              --(美)陈瑟•史密斯(1872年华传教士)《中国人的性情》
              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教世良方。在西方人看,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孔子道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密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中国“发展物质文明”应该创造哪些条件?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西方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 10. “官办”自古就有,主要是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等实行专营买卖。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已与传统的官办手工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不同有(  )
              ①采用了机器大生产     
              ②使用了一定的雇佣劳动力
              ③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④官僚集团是管理的主体。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