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如图所示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与这三个人物有关的三次巨变(列举重大事件)

              (1)    
              (2)    
              (3)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束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领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級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等宪法性文件,不过是军阀武夫们假宪法之名行帝制复辟、军阀割据、专制独我之实的一块遮羞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在这一场场闹剧中被消解得一千二净。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诚以共和立宪国者,法律上国家之主权在国民全体,实事上统治国家之机关,均由国民之意思构成之。”……“关于总统及国务院制度,有主张总统制者,有主张内阁制者,而吾人则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一国政党之兴,只玄二大对峙,不宜小群分立。”……“宪法者,共和政体自保障也。中国为共和政体与否,当视诸将来之宪法而定”。
              --选编自《宋教仁文集》等材料三许多西方人天真的认为,实行民主是多数中国人的愿望,只不过某种原因,才没能实现。实标上,恰恰相反,实行民主宪政只是少数中国人的追求,这正是中国不能实现宪政的真正原因。宋教仁是少数的先驱者之一,孤独的先驱者。
              --迟云飞《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宪政无法实施的原因。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 4. 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髙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相继被推翻。三者的共同点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和领导阶级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性质和指导思想
            • 5.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C.秦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 7.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读上面碑文,请回答:
              (1)这是北京的那一座建筑?
              (2)“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三十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
              (4)“三年以来”的人民革命指哪一时期?结束于哪一历史事件?
              (5)当你站在这一雄伟建筑前,你会有哪些体会?
              (6)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此碑写碑文,你准备添加哪些内容?
            • 8. (2015秋•泰州期中)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创立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孔子学说在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材料四:据新华社伦敦10月22日电: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2)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康有为是如何利用孔子及其学说为维新变法服务的?
              (3)据材料三分析,为反对利用孔子作为复辟帝制的“敲门砖”,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5)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
            • 9.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10.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以不同形式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亡。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材料三  某政治派别主张:“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为此,该派掀起的那场政治运动对中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