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结合材料和史实说明为什么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封建卫道士的形象?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 2.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
              A.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 3. 以下为1893-1930年出口原料按经济类别分类比重(百分比),从表中可以看出(  )
              年份原料
              农产品矿产品(手工)矿产品(机采)
              189315.628.40.1
              190326.80.20.2
              192036.40.92.8
              193045.11.23.4
              A.传统工矿业不断萎缩
              B.近代工矿业基础薄弱
              C.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
              D.世界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原料出口
            • 4.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根据图一、图二,下列提取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我国工业化布局重心集中在沿海、沿江,内地相对薄弱
              B.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C.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
              D.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主要内容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迁往美国、欧洲。
              1875年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年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治萍煤铁厂矿公司。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主要内容
              1901年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商部在各部众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随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2年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12500人。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6针。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学生计划全都留学日本。至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一万五千人。
              1905年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究政。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年汉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 7.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末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示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 8. 李鸿章的信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摘自1863年李鸿章给奕䜣的信(1)从该信中可以透视出李鸿章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李鸿章及其洋务派是怎样践行“制器之器”和培育“制器之人”的?
              (3)怎样看待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和实践?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
              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
              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
              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
              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
              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
              (3)结合近现代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联系的相关史实,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职务)分配统计表(部分)
              职业(职务)人数
              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公使、海关官员、铁路官员、电报局官员、陆海军军官等63人
              军医、教师、铁路工程师、律师、冶矿技师等28人
              经营商业8人
              注: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均于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
              --摘编自高宗鲁《中国幼童留美史》材料二  1898-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18981899190019011902190319041905
              人数9714315926672712422557约8000
              --摘编自李协京《近代中国的赴日留学生》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科者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摘自驻日公使杨枢《具陈兼管学务情形折》(1904年1月)本校为中国女子留学生特设速成师范学堂,教授普通学科,要使此等卒业生,担任祖国女子教育,以资其开进辅导。
              --摘自《日本东亚女子学校附属中国女子留学生速成师范学堂章程》材料三  中国国家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摘自张久春等《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材料一中,留美幼童返国后的职业主要集中于哪几类?由此推断清政府选派留美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的状况。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当时留日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派遣学生赴苏留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4)简评上述三个时段留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