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课外阅读。
              “推敲”的故事

                唐代诗人贾岛,其成就虽不能和李白、杜甫相比,但仍占有重要地位。“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雄浑壮阔的诗句,凡读过唐诗的人,或许都不会忘记。尤其是“推敲”的故事更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据说,贾岛初到京师时,骑着一头驴走在大街上,一会做着“推”的手势,一会又做着“敲”的手势。这时,一支巡查的队伍来了。贾岛因为神情入迷,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就这样,小毛驴迎面冲到了队伍的前面。贾岛被差人押到官轿面前。
                这天正好是韩愈带队巡查。韩愈见贾岛一副瘦弱斯文的样子,便问他是怎么回事。贾岛说,他正在吟自己的一首诗,其中有“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的“敲”,他又想改成“推”,但是没有拿定主意,因此比比划划,没注意巡查大人的到来。韩愈也不计较贾岛的唐突,倒认真思考起来,最后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
                贾岛的这首诗就是《题李凝幽居》,全诗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从诗句中可以知道诗人是在夜间造访,用“推”字显得诗人不太礼貌,再说是夜间,用“敲”字有以动衬静的效果。所以还是用“敲”字好。
                韩愈把贾岛带回家,和他一起探讨诗歌,他们就成了好朋友。这段故事传开了,“推敲”也成为“在文字上用心雕琢”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
              1.细读文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错的打“×”,对的打“√”。
              (1)这则故事主要是写贾岛、李白、杜甫三位诗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
              (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句诗的特点是委婉华丽。(  )
              (3)贾岛冲撞了韩愈的官轿的原因是违反了交通规则,缺少安全意识。(  )
              (4)对“推”和“敲”这两个字的选用,贾岛认为“推”字好,而韩愈认为“敲”字好。(  )
              (5)“韩愈也不计较贾岛的唐突”,“唐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冒犯”。(  )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工整的对仗句。(  )
              2.解释“推敲”的含义,并用“推敲”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来看,韩愈为什么认为“敲”字比“推”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用文中画线词语造句。
              要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引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实际想一想,在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结合本文具体理解“是”、“非”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步步高。
                三个人同去登山。
                第一个人刚开始攀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会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啊!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文中找出主要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面对陡山、险峰是怎样做的。
              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造句。
              知难而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句话概括出了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括号里画“√”。
              (1)短文告诉我们,登山时如果知难而退可以省些力气。(  )
              (2)短文告诉我们,登山途中退下是明智的。(  )
              (3)短文告诉我们,登山半途而废是不可取的,只有勇往直前,登上顶峰,才能看到无限风光。(  )
            • 4. 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  )——(  )——(  )
              2.作者按_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向我们移来”、“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多项选择)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夸张
              4.语段中把浪潮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5.请你用“犹如”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再见,敬爱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今天,我们为您而骄傲;明天,您一 定因我们而荣光。     
                     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开启智慧的门窗。“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寸晖。”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 我们心上。     
                     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进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让友情地久天长! 
              1.用“骄傲”写出意思不同的两个句子。
                                                                                                                                                     
                                                                                                                                                     
              2.请写出画“——”句子的作者及诗题。
                                                                                                                                                      
              3.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 6. 精彩回放。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    )雨雪,(    )遇到干旱(    )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所填关联词写一段话。
                                                                                                                                                                      
              3.文中画“       ”的句子是  
              [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4.“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勉励自己               。这种写法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