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课内阅读。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文中感叹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飞蛾的求生欲望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忍不住放了它!”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觉得这个小飞蛾在“我”手中挣扎有些可怜。
              B.小飞蛾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珍视自己的生命,“我”被感动了。
              4.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A.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B.凡是生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
              C.生命短暂,应倍加珍惜。
            • 2. 读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练习。
                “小木偶,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小女巫说完,又用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几下。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菱,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1.“人类所有的表情”是指:哭、笑、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补写五种)
              2.“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
              A.在生活中,笑是最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微笑着面对一切,你就会永远快乐。
              B.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但不能只会笑。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3.在你认为能点明中心的句子下面画“_____”。
            •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校园里的泡桐树


                在我们校园周围有一株株高大的泡桐树,它们一年四季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奉献着。
                春天,泡桐树开花了,棵棵泡桐树的花都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热闹,每个枝头都是挨挨挤挤的花朵,真是花团锦簇,整个校园都笼罩在花的海洋中。那紫中透粉,粉中有白的喇叭形的泡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微风吹来,花朵们随风摆动,好像在朝你点头微笑呢!
                盛夏,烈日当头。泡桐树的叶子又多又密,一片紧挨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一棵棵泡桐树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我们在操场上蹦呀,跳呀,一点儿也不觉得热。
                秋天,泡桐树结了许多像棉花桃一样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地晃动,好像是在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冬天,泡桐树的叶子在凛冽的北风中飘飘悠悠地全落在地上。我们把这些树叶扫在一起,放入校园周围的花坛里,让它给植物当棉被,让它给植物当肥料。
                我常常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望着泡桐树那高大的身影深思:泡桐树啊泡桐树,你那么无私,默默无闻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送给我们。你多么高尚,从来对我们无所求,从来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地晃动,好像是在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
              (2)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
              (3)—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
              2.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在描写泡桐树时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选序号)
              ①总分 ②总分总 ③分总 ④时间顺序 ⑤事物的几个方面 ⑥地点的变换
              3.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面画“√”。
              (1)作者的心里长出了泡桐树的幼芽。(  )
              (2)作者感到自己变成了一棵泡桐树。(  )
              (3)泡桐树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教育。(  )
            • 4. 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从树干、树根、绿叶三方面对榕树进行了细致描述,突出了榕树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小明认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堆”可以改为“压”或“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


              A.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的眼睛也给晃花了,因此觉得绿叶上有生命在颤动。
              B.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句话赞美了榕树的蓬勃生机。
            • 5.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是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的,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接受、采纳。(  )
              (2)谦虚而恭顺。(  )
              (3)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尽艰辛。(  )
              2.“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把这句话改为转述句,正确的是 
              [     ]

              A.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
              B.老师想了想说,他想二婶会补给老人的。
              3.“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国王陛下也沉思起来。
                “看来问题不在于小房子,而在于心。”他最后说。
                “心? 
                “人的心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这些睡觉的人都是谁呀?”国王问道。
                “这是一个孤老头儿,这是一位寡妇,带着她的三个孩子,这是……”
              1.照样子,写句子。
              看来问题不在于小房子,而在于心。
              ……不在于……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是(可以多选)
              [     ]

              A.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B.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爱心,爱的光芒就能辐射四方。
              C.只有爱,能使人的心胸变得无比宽广。
            • 7.
              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来鞭策自己。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正因为我信奉这句话,所以受益匪浅。
                     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课本上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考起并并不费力。可是,老师却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课外题,问鱼有什么内脏。同学们都给难住了,有的傻愣愣地瞪着黑板,有的皱着眉头咬笔杆。而我呢,略加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在试卷上列出:肝、鳔、胆、肠……一鼓作气写了出来。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拿了个100分。同桌半开玩笑地说:“石蕾,你是不是在考试之前解剖过鱼呀?要不怎么对它的内脏了如指掌?”我神秘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奶奶没法子,只好依次报了出来。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也不知什么缘故,我记得特别牢,一个个都好像在脑海里扎了根似的。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考试中用上了。啊,我这个100分可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送给我的啊!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使我不但在学习上尝到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的一篇作文中写道:“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里绽开了笑脸。”我猛然想起,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姐姐拍着我的头说:“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起来了。这篇文章我还想投到《扬子晚报》呢!若被登出来,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我心里喜滋滋的, 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先说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来历,再找出文中的其他成语。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其他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可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喜爱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 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 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1.填空。
                   (1)他们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           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          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           ,也传进了我国。
                   (2)“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生动一幕”在文中指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     ]


                   A.这句话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
                   B.写了丝绸之路上出现的繁荣景象。 
                   C.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所起的重要作用。
            • 9.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两段话中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2.读读文中画线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它的意思。 
                                                                                                                                                                      
              3.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10.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做晚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位有权的人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1.有钱人、大力士和有权人,他们各自认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2.“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你认为有钱人、大力士、有权人和作家给摆渡者的东西,哪一样最宝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