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吾资之昏,不 人也 ______  自是指物作诗立 ______   蜀之 有二僧 ______    未能也 ______  稍稍 宾客其父 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西蜀去南海  人立志
              B、一贫         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贫者语富者    舅家见之
              D、告富者    或钱币乞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 。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 。
              (4)有人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脑瓜不好使,不聪明,读了本文你认为如何呢?
              (5)人们普遍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请结合文义,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 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契其舟 ______                       ②不亦乎 ______
              ③兔触株 ______                       ④复得兔 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遽契舟          因释耒而守株
              B、是吾剑所从坠    至
              C、舟已行矣,剑不行      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D、楚人有涉江            宋人有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人?
              (5)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寓言故事,列出两个。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

              (1)本文选自《 ______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 ______ ②: 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与人期,相委而
              (4)文中“尊君”与“家君”指的都是 ______ ,但称呼不同是因为 ______
              (5)下列说法中的一项是 ______
              A、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一波三折。
              B、“下车引之”一句体现了友人的粗鲁无礼。
              C、“待君久不至”句中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
            • 4.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课文选自 《 ______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及其日中如探 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______
              (3)翻译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4)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 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赐与颖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B.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C.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D.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即封地,其大小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古代的卿、大夫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列侯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C.符是朝廷封官、传达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执有其中之一即可生效。
               D.尚,有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沛公,后沛公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上等功。
               B.周勃不喜文学。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就面向东坐着,责令他们直言陈事。
               C.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殃及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允许他辞职,周勃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D.周勃木讷老实。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②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明眎:眎,通视。《礼记•曲礼》中写道:“兔曰明眎。”②趺(fū)居:踞坐。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B.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C.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D.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因其字句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B.毛颖的祖先就是兔子,十二生肖中的兔子,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卯,以此类推,龙对应十二地支的寅。
              C.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夷狄是对这些非华夏民族的泛称。
              D.“封邑”是古代君主封赐给臣下的田邑,受封者对该田邑范围内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也叫“采地”、“食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颖被蒙恬俘虏后,秦始皇以礼相待,日益亲宠,毛颖的命运由逆境往顺境转化,此后,平步青云,愈见发达,君臣、国人,无不喜爱,最后获得封邑,告老还乡,官运亨通。
              B.秦始皇赐恩毛颖,让蒙恬带他入汤池沐浴,暗指毛笔之沐于砚中;并赐他封地管城,赐名管城子,暗指做成毛笔必需竹管。
              C.《毛颖传》犀利而深刻地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抒发作者心中之积愤。
              D.明明是写毛笔这一物的特性,韩愈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而且郑重其事地为之立传,煞有介事地考其先祖,篇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构成了文章的寓庄于谐的喜剧性。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②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 7.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辞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宇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3)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4)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 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 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注】:轊(wèi):车轴的末端。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争涂:道路
              B.齐人未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败逃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遣使约降燕           陈涉之位,非尊齐楚……之君也
              B.五千人衔枚击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C.故且缓攻即墨待其事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D.田单收城中得千余牛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宗亲,起先只是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不被赏识。即墨守将战死,因田单在安平一战中的表现,大家认为他熟知兵法,一致推举他作将军。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趁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开燕国,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掘开齐人坟墓,烧死齐国降兵,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授意城中富豪贿赂燕将,令对方松懈。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语段断句。
              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②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
                  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注】①刘敬,本姓娄,后受赐姓刘。挽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公旦。③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④榱:椽子。⑤三代之际: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    
              A.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希望晋见刘邦,同乡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
              C.刘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②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希亮,字公弼。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以 为 宿 州 州 跨 汴 为 桥 水 与 桥 争 常 坏 舟 希 亮 始 作 飞 桥 无 柱 以便 往 来 诏 赐 缣 以 褒 之 自 畿 邑 至 于 泗 州 皆 为 飞 桥。嘉佑二年,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 荣州鬻盐凡十八井,岁久澹竭,有司责课如初。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余家。希亮为言,还其所籍,岁蠲三十余万斤。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移知凤翔。岁饥,希亮发十二万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 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狱有盗,法当死,僚官持不可。久之,盗杀守吏遁去。希亮以前议谳于朝,而希亮之议是。僚官惧,欲以事中希亮,希亮自顾无有其事。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遂借此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工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注】①蠲,juān,除去,免除。②谳,yàn,审判定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B.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C.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D.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佑二年,这是古代的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等。
              B.籍没,旧时指户籍消亡。籍,户籍。没,消亡。
              C.,我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D.,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希亮主张把钱用到更重要的地方,比如他建议不重新建造遭受过火灾的福胜塔,而是把钱送给正在陕西执行任务的军队。
              B.陈希亮不惧邪恶势力,他积极抓捕拦劫殴打他人的恶人,最终把他流放到海岛,还弹劾放纵恶人的官员,不过有多位官员被免予处罚了。
              C.陈希亮关心百姓。他挺身而出承担可能被责罚的风险,把粮食借给饥民,饥民得以存活。当年秋天收成很好,官府存粮得到了更新。
              D.陈希亮为官注重清廉。当时州郡官员之间互相送酒,酒都被人违法私吞了。陈希亮却是把酒送给贫穷的游学士人。而最后,不仅自己掏钱付了帐,还弹劾自己违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荣州鬻盐凡十八井,岁久澹竭,有司责课如初。
              ②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