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②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也。幼 ,少好射猎,轻率勇果,结群小而为劫盗。从叔元庆、范镇等坐法寿被州郡切责,时月相继,宗族甚患之。弱冠,州迎主簿。后以母老,不复应州郡之命。常盗杀猪牛,以共其母。招集壮士,常有百数。
                  母亡岁余,遇沈文秀、崔道固起兵应刘子勋。明僧暠、刘乘民起兵应刘彧,攻讨文秀。法寿亦与清河太守王玄邈起兵西屯,合讨道固。玄邈以法寿为司马 ,累破道固军,甚为历城所惮。加法寿绥边将军、魏郡太守。子勋死,道固、文秀悉复归彧,乃罢兵。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
                   会弟 崇吉在升城,为慕容白曜所破,母妻没于白曜军。崇吉奔还旧宅。法寿与崇吉年志粗相谐协,而亲则从祖兄弟也。崇吉以母妻见获,托法寿为计。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白曜遣将军长孙观等自大山南入马耳关,军入城,诏以法寿为平远将军,与韩骐驎对为冀州刺史,督上租粮。         以法寿从父弟灵民为清河太守,思顺为济南太守,灵悦为平原太守,伯怜为广川太守,叔玉为高阳太守,叔玉兄伯玉为河间太守,伯玉从父弟思安为乐陵太守,思安弟幼安为高密太守,以安初附。
                  及历城、梁邹降,法寿、崇吉等与崔道固、刘休宾俱至京师。以法寿为上客,崇吉为次客,崔刘为下客。法寿供给,亚于安都①等。以功赐爵壮武侯,加平远将军,给以田宅、奴婢。性好酒,爱施,亲旧宾客率同饥饱,坎壈常不丰足。毕众敬等皆尚其通爱。太和中卒。赠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敬侯。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房法寿》,有删改)     【注】①安都:薛安都,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B.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C.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D.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文中指前者。与此相对的“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司马,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后来也指遭到贬谪及闲散官员。
              C.从,表示堂房亲属,是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文中的“从弟”指的便是堂弟。
              D.谥,指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评给的称号,普通的士大夫死后不具备拥有谥号的权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法寿年少时做事轻率,却非常有胆量。他喜好射猎,还曾经纠集一些不良少年为非作歹。
              B.房法寿孝敬母亲。他不惜违法偷盗猪羊来侍奉母亲,并愿意为母亲辞去州府委任的官差。
              C.房法寿指挥作战有力,其家族受到朝廷重用。他的军队震慑敌军,家族有多人担任太守。
              D.房法寿生性豪爽,在朝中受到无人能比的优待。他与人同甘共苦,大家都同他友好往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叔元庆、范镇等坐法寿被州郡切责,时月相继,宗族甚患之。
              ②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①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以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
                  会宣武②‚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③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注]①排笮:排挤。 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 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B.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C.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D.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②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 4. 古代诗文阅读。
              宝 界 山 居 记
              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节)【注译】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 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壒: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腥膻引决:自杀
              B.不足以极水之趣:兴趣
              C.一失足遂不可浣:洗
              D.令人千载有遗恨:遗憾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群峰出于波涛之间百数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山多湖之水足以贮之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C.今仲山父子嘉遁明时会稽山阴之兰亭
              D.无非仙灵所栖息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湖的独特之美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界山的美,为下文写王氏父子作铺垫。
              B.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
              C.第③段写王维并说明“士大夫一失足遂不可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失节之士的批判。
              D.“何可及哉!何可及哉!”作者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王氏父子退隐有道的赞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②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有遗恨也。
            • 5. 根据提示,补充《学弈》,并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加粗字的意思分别是:
              之: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
              3.请写出画“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弈》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使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_
              (2)思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弗若与______________   
              (4)非也_______________       
              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古文阅读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加粗词的意思。
              及:______________
              沧沧:____________
              3.想一想:当两小儿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后,孔子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赏析下面这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错:镶嵌。 ②纶(lún):钓鱼绳。 ③是:正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鲁人有钓者(  )
              (2)以桂饵(  )
              (3)曰(  )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选出下面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是吾剑所从坠(这)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代词,代指剑)  
                  C.不亦乎(迷惑)           D.求剑此(像)
              2.翻译下面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3.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我国古代有很多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请从这三个寓言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寓意。
                  《刻舟求剑》讽刺了                                                                            
                    寓言故事:                                                                                          
                    寓意:                                                                                                
            • 10.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铭:古代的一种韵文体,用来进行褒扬或劝诫。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神仙就会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会灵验。这里虽然是一  间很简陋的房屋,但因为有了我这有德之人便变得美好。青苔长到了台阶上,使台阶也变成了绿色,青草的翠色映进了帘子里面。来这里聊天的也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不和没有文化的人打交道。在这里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如:弹琴、读经书等。没有那些喧闹的声音,也不用整日为了官府的公务而累得筋疲力尽。(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品德高的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名:                   (2)斯:                    
                  (3)鸿儒:                (4)白丁:                   
              2.文中通过写交往的人物表现主人高雅情趣的两句话是什么?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的是陋室清幽淡雅的环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            句。你还知道孔子的哪句名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