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②见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______
              (3)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______ , ______ 。
              (4)本文主要通过 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孙权: ______ ;
              吕蒙: ______ 。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张乖崖崇阳令(      )   
               ②乖崖命之(     )   
               ③能杖我(     )
              2.解释文中加粗的“自”。   
               ①一吏库中出(       )    
               ②仗剑下阶斩其首(      )
              3.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    
              诘之,乃库中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就文章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言文阅读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管庄子将刺(      )           
              (2)管与止曰(      )   
              2.翻译下列句子。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个成语概括文中这句话的意思。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个)
            •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学者:学习的人。③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或词语。         
              (1)所以求益耳                  
              (2)人之如仇敌__________________         
              (3)之如鸱枭                  
              (4)忽长者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人们的—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

              《世纪宝鼎》(节选)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独特的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第一段话依次介绍了宝鼎的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话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为什么要把“鼎”作为礼物送给联合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短文中两个关于“鼎”的成语外,你能再写一个关于“鼎”的成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训练营。
              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淌(tāng  tǎng)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揩干我眼泪◇一边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
                “小齿轮和螺(luó  ruó)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画去。
              3.给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4.手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件组成的,其中让人喝彩的有________,没有人喝彩的有________。
              5.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我”明白了什么?你周围有没有“没有人喝彩却又是重要的工作?”请举出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感悟。
              亲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寄给你。”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 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 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一直……他赶紧(截住 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 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g)。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字词,用“____”画出来。
              2.给文中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王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么理解“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阅读短文之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两棵树的境遇

                     ①王家和张家相邻,一墙之隔。王家在墙东栽了一株石榴 树,张家在墙西种了一棵苹果树。春天开花时,两家的树枝上姹紫嫣红,枝条在抽绿中憧憬着美好。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棵树的枝条在生长中越过了院墙。石榴树的枝奈无拘无束地爬到了张家,苹果树的枝条无声无息地伸进了王家。两家人谁见了,谁都会把肆意伸展的枝条小心翼翼地搭在自家的树枝上。    
                     ③石榴树生了虫子,王家的主人给它打完药,仔细端详,竟然发现伸过来的苹果树枝上也有害虫。他想,这很可能是自家生虫子的石榴树传染的。于是,                                                                      。过了几天,他再去观察时,两棵树上的害虫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心满意足。    
                     ④狂风暴雨后,残枝遍地,张家主人心疼地给自家结了果实的苹果树进行“加固”。当他看到越过墙的石榴嫩茎也是体无完肤时,他心急火燎,心想,要是不及时抢救,小石榴就会错过最佳生长期的。于是,他把石榴的嫩茎缠在苹果树的枝条上,再用细绳轻轻捆牢。几天后,两棵树又显示出勃勃生机。    
                     ⑤果实成熟了,王家孩子品尝着自家的石榴,却还吵着要吃大苹果;张家的主人听见后,对王家孩子说:“过来,孩子,挑大的摘!”王家的主人过意不去,便将大石榴摘下来,送给了张家。两家人虽然各自种了一棵树,但是能吃到两种果实,真是心花怒放,亲如一家。    
                     ⑥一年后,王家和张家相继搬走,换了新邻居。这后来的两家人竞因为两棵果树反目成仇。先是一家觉得另一家伸过来的树枝碍事,便把它们剪了个精光;接下来另一家心怀怨气,打落了邻家果树正在盛开的花……    
                     ⑦秋天到了,两家的树枝上惨不忍睹,残叶在挣扎中倾诉着凄凉。    
              1.从文中摘录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横线上,描写出王家主人的做法。
              3.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读句子,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1)春天开花时,两家的树枝上姹紫嫣红,枝条在抽绿中憧憬着美好。     
                   (2)秋天到了,两家的树枝上惨不忍睹,残叶在挣扎中倾诉着凄凉。   
                      我选择的是第       句话,其中带点词语是                  ,它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  
              5.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短文在叙述事情时采用了第(      )种方法。    
                         ①插叙    ②倒叙  ③顺叙     
                  (2)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两家果树的样子,只是呈现的景象 不同。这在写法上叫(     )。    
                         ①首尾呼应    ②详略得当
            • 9.
                                                                             ____________________
                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一辈子活得有尊严。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拉哈布心里想。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走在他后面,一面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拉哈布于是问道:“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6便士。”黄包车夫的脸上流露出(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
                   “好吧,你跟我来!”拉哈布继续步行。   
                   “晴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他擦了脸上的汗,拉着车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丐!”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弯处。拉哈布尴尬地站在路边,仿佛明白了什么。     
              l.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别写出拉哈布和黄包车夫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好吧,你跟我来!” 
                                                                                                                                                                    
              (2)“可我不是乞丐!” 
                                                                                                                                                                    
              5.文章结尾处写拉哈布“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 10.
              北国的春风

                     北京人说:嘴: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A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                 ,花               ,鸟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的。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 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嘎的一声,是碗口粗的病枝刮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巴嘎巴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 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在文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草                        花                          鸟                              
              2.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的“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画线句A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色香味”指什么?
                                                                                                                                                                 
              4.“我”为何怀念北国的春风?
                                                                                                                                                                 
              5.写出两句含“春”字的古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