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圣母子像作为基督教艺术的代表,时代背景不同,代表性的作品特色各异。(从左到右)第一幅图摘自中世纪壁画《康奈诺斯皇帝夫妇与圣母子》(局部);第二幅图是摘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绿垫圣母子》;第三幅图是现代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于1926年创作的《在三个目击者前掴打年幼耶稣的圣母》;最后一幅图是艺术家达利于1950年创作的《利加特港的圣母》,圣母双臂抬起呈金字塔状,圣婴和一个原子核在她空心的身体里,所有一切都是悬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从如图所示中任选两幅画作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十七世纪中叶,整个西方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的局面:大批的实验和理论科学家涌现出来,前者崇尚实验归纳法,后者崇尚理性演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欧洲,各种学会或学院纷纷成立,会员们常常聚会讨论问题并推广新的学术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巴黎皇家科学院”……一种传播知识的有效手段--发行刊物被各科学团体所接受。因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在客观上,十七世纪初英国与葡萄牙、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航海贸易和漱烈竞争中较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科学家,使科学中心从意大利逐渐转移到英国,同时,生产的发展和航海事业的需要,迫切要求找出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规律及其物理原因。……牛顿完成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导致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摘编自吴志颖《牛顿与近代科学的建立》材料二  牛顿也是一位“古怪”的人,他在崇尚数学理性和实验精神的同时,也崇尚某些非凡事物,历史学家对于牛顿的人品也颇有微词。他从未结婚,可能是当时颇为盛行的清教主义使然。他花了几十年秘密追求炼金术。在他最后二十年里,因微积分的发现优先权与多位科学家长期争执不和。不过,牛顿既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后一位科学史上个性异常的伟大科学家。
              --摘编自韩彩英《论牛顿的近代科学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全面评价牛顿。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天涯论坛《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材料三在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当格林斯潘以及美国舆论批判“贪婪”是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事实上意味着美国金融界指导性文化理念的根本和全面的颠覆。--人民网《道德不敌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我们对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应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3)结合材料三,作者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14世纪至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这句话的理解。
            •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材料三(启蒙 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材料三 第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并命名《LHOOQ》,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对此,杜尚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杜尚的《LHOOQ》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艺术思潮?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试分析其原因。
            • 8.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西方国家在追求民主的思想斗争中,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议会改革运动,无不显示出其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思想主旋律。而近代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明显不同的路。自1840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诸多仁人志士在积极寻求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同时,学习西学,引进民主政治思想,演绎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
              (1)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了哪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条件。
              (3)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相关重大事件和学习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 9. 英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哈姆雷特》与《十日谈》中所歌颂的“人性”在侧重上有何不同。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相关重大事件表
              1687年牛顿撰写的《    》出版。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2)在材料二  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17世纪后英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起到中国,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经济、思想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 10. 下表是根据《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整理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时间科技发明件数中国 世界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1-400年452862%1738%
              401-1000年453271%1329%
              1001-1500年673857%2943%
              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②文艺复兴运动是促进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的重要因素
              ③受西方科技冲击,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中央集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环境不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