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浣 溪 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易安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B、“浣溪沙”是词牌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可以看做是这首词的小序。
              C、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D、“唱黄鸡”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感叹世事匆促、人生易老。苏轼反用其意。
              (2)这首词体现了作者 ______ 、 ______ 的性格。
            • 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西子”指的是 ______ 。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第二句描写了西湖雨后的山色。
              C、第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写西湖之美。    D、诗歌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 3.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______
              (2)本诗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 4.
              古诗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钟神秀 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一、二句用“岱宗夫”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三、四句写近观泰山神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C.五、六句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请写出“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纵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无损者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吾不能以十万之众而受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5)用“/”点断下列语段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 7.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捷,字符凯。原籍维扬;先世仕辽,因家焉,遂为义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强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畴异之,擢为偏裨。
                  国初,随大师入闽;以材勇异等,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山寇起,率师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标中军副将;搜军实、严斥堠,边境以宁。调江南督标副将。援剿两广,行次铜陵,诸劓金、王彭泽伪官兵,以功晋九江总兵官;恢复江西诸郡,与广东师会。恢复潮州城,随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东,皆有御寇定边懋勋,而于闽漳绩尤着。
                  顺治甲午,海寇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总兵官,至則所当无勍敌。军抵漳浦,寇闻风奔窜。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民赖以安,屹为海滨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复煽,据厦岛为巢,时出偏师蹂躏漳、泉间;复奉命督师入闽。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遂长驱先复惠安县,解泉围。乃疾驰至漳,与启圣议破策。是冬,克江东桥、万松关。己未春,寇据险立巢;捷绝其粮道,俟其困,帅师击之。贼溃,焚其舟,擒伪将,斩馘无数。庚申二月,贼分据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联络,以拒我师。捷出奇计捣之,令首尾牵制,难以兼顾;乃会师攻复海澄,复分三路进剿厦岛,击沉贼舰不可胜计。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捷用兵如神,驭下威惠兼济;而于民间疾若,尤加意抚绥。故所至,将卒用命,黎庶乂安;远近感慕。漳民为像祠之浦邑、建书院曰“怀德”,以永甘棠之爱云。
                  曾孙景素,巡海汀漳龙道;今任山东巡抚。
              (节选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B.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将军
              C.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D.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官,明清两代的武职官名。国家如遇到战争,则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调卫所军﹐由其统率﹐战事结束后﹐交回所佩将印﹐军队各回卫所。
              B.郡,古代行政区域,始建于战国时期,秦代之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所以有“郡县”之称,明清时期,又渐渐改称为“府”。
              C.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一点与庙有些相似。后来也常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是不能为活人修建祠。
              D.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为名,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年,杨捷跟随大军进入福建,因为他的才华与  一--胆识异于常人,于是被上级授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的官职,得到上级的认可。
              B.顺治甲午年间,杨捷奉命讨伐来犯的海盗,所到之处,敌人闻风逃窜,百姓也能够安定生活,杨捷因此晋升为九江总兵官。
              C.在接到姚启圣的求援书信之后,杨捷并未直接率兵救助,他认为先化解泉州的危机才是正确的做法,于是率军收复惠安,急救泉州。
              D.漳州的百姓为杨捷修建祠堂,并修建“怀德”书院,表现出当地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側面说明杨捷在任时期的杰出贡献。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                                       
              ②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    
            • 8.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①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赐:子贡名。
              (1)根据对话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孔子观点。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的“贫富观”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役未几而罢:完成
              B.县人兴于学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顾:只是
              D.而者则有所不得言传:传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②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4)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尊素,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 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望日,指农历十五; 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