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秃秃记
              曾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体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日:“为若出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裁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日:“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娃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寿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②其中,生五岁云。款上更赦,犹停齐官,徒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为圹③,.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
              【注】①捽(zuó):揪。②瘗(yì):掩埋,埋葬。③圹(kuàng):墓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
              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B.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
              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C.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
              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
              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法:从汉朝开始设立的察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意为“明习法令,足以决疑”,唐宋科
              举考试也设有明法科。
              B.县尉:与县丞一样,秦汉开始均为县令、县长的助手。’县丞主管文书、仓库等,县尉主
              管地方治安。之后一直延用,到明代以典史取代县尉。
              C.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是西南、东北走向,古代习惯上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
              游南岸地区。也指三国时吴国孙权所统治的全部地区。
              D.浮图:就是佛,也写作“浮头”“佛图”“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转音。文中指佛塔,
              “胜造七级浮图”中的“浮图”也是这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为司法官的孙齐,可谓道德沦丧,先娶了正室杜氏,留在老家,后来不但使用欺骗手
              段与周氏结婚,还娶了妓女陈氏。
              B.被周氏发觉后,孙齐先是假言搪塞,继而避开周氏,伙同杜氏、陈氏把周氏所生的儿子
              秃秃偷偷带往外地。
              C.由于孙齐买通贪官,不但没有得到惩处,反而被委以新职。周氏虽多次上告,但冤屈始
              终无法伸张,以至于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D.原本没有属地管辖权的萧贯派属下前往调查,直接导致五岁的秃秃被杀,这让曾巩感叹
              孙齐的,人伦丧尽,和禽兽没有差别。
              (4)把文亩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
              译文:    
              ②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摔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日:“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
              译文:    
            •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 若非绳以纪律,课其 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译:    
              ②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
              译: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守与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慈以计败州牧诬章,而郡守得清。由是知名,而为州牧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后孔融在北海为贼所围,慈为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单骑突围直出,到平原,说备曰:今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门下督,还吴授兵,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刘)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评曰: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四•卷四十九》)     【注】①许子将:许劭,字子将,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刘繇的谋士。②楼棼:城楼上的柱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B.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C.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D.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和“州牧”都是官职名,“州牧”也叫作“刺史”,“郡守”即“太守”。
              B.太史慈临终前说“……以升天子之阶”。天子之阶,意思是登上天子之位,这句话表明太史慈抱负远大。
              C.“署”“拜”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但“署”是暂时代理,“拜”是正式任命。
              D.《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分《魏书》、《蜀书》、《吴书》,因尊魏为正统,所以魏书有本纪、列传,而蜀、吴二书只有列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慈聪颖机智,为人豪侠仗义。他年轻时担任本军的属吏,用计破坏了州官对郡守诬告的奏章,澄清了郡守的冤屈。
              B.太史慈知恩图报。他为了报答恩情,单骑突围,到平原搬来了刘备的救兵,解了北海相孔融的围。
              C.太史慈笃守信义,大有名士风范。刘繇死后孙策派他去安抚旧主刘繇的部下,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回来了,结果他如期回到军营。
              D.太史慈勇猛过人,是个孤胆英雄。曾孤身一人遭遇带着十三个人的孙策,但他毫无惧色,主动上前与孙策打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
              ②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吾衍传宋濂
                  吾衍,字子行,杭州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候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则止之,通姓名,使其登乃登,廉访吏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使节!”琰素重衍,笑去。生徒从衍游者,常十数百人,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时出小青凉伞,教之低昂作舞势。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酒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搂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文学士独推服仇远及胡之纯、长孺兄弟,谓百年间所无有。
                  初,衍四十未娶,买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或讼女尝为己妻,官逮女母。母死,    复逮母后夫。夫来衍家。会其伪券事觉,连及衍。衍固弗知也。逻卒辱衍,南出数百步,录事张景亮识之,叱曰:“是不知情,何也!”即遣归。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腊月未尽,二日甲子,衍持诗别仇远,竟去不知所之。明年三月辛酉,卫天隐六壬筮之,曰:“是骨朽渊泥久矣。”多宝院僧故从衍学为诗,闻其死,哭甚哀,招衍魂葬之西湖上。
                  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
                  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哉?今所学仅若是,固可也,亦可悲也。虽然,衍亦奇士也夫。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发酒中为戏濡:浸渍
              B.夫来衍家主:寄住
              C.是不知情,何摄:恐惧
              D.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推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通姓名,使其登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琰素重衍,笑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C.官逮女母吾属今之虏矣
              D.卫天隐六壬筮之乱易整,不武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4)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乡”,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②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川、湖土兵来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余给牛种,大兴屯田,身自督课,至手足胼胝。承宗出关阅视,大喜,以己所乘舆赠之。
                  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率教与中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婴城固守,发大炮,颇多击伤。相持二十四日,围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帝闻痛悼,赐恤典,立祠奉祀。
                  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率教屡建战功,善于应变。辽东战事紧急,他虽被罢职,但率家丁到前线立功。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B.赵率教审时度势,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盘踞前屯卫城时,他没有进击;当他人把蒙古人驱逐到郊外时,他才敢进入。训练、屯田时他亲力亲为。
              C.赵率教不计名利,与人为善。当宁远被围时,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宁远之围解除后,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当三屯营被清兵围困时,他亲自驰援。
              D.赵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尽管他和满桂产生了一点矛盾,还是一起被人们看作良将,他们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
              译文:    
              ②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译文:    
            •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夜丙议延:邀请
              B.陈曦所以反及制平贼便宜赏功状矫:假托
              C.贼犹固于普州之茗山负:遭受
              D.师于巩次:驻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丙忠于国家的一组是    
              ①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
              ②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
              ③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④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
              ⑤臣不辞老以报国
              ⑥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打开粮仓救济;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
              B.安丙敢于和叛逆之人作斗争。他对宣抚使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后来吴曦叛国投敌,并封安丙官职,安丙机智地与吴曦周旋,最终铲除了吴曦。
              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能平定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
              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②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4-7题。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
                  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
                  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时中选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是其中的一种。
              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
              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 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
              B.吴中复受人赏识。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
              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
              D.吴中复体察民情,不畏皇权,在朝廷使者要将青苗法推行到州县时,他认为此举扰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后来这番话被韩琦引入奏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②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C.天顺是庙号名,庙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
              ②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非异也生:生活。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
              D.而神明自得,圣心备:完备,具备。
              (2)以下选项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