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mào):昏乱,糊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其怨我甚意:猜想
              B.余然后卷而叹废:废弃
              C.自恨人之浅也期:看待
              D.又念昔日定国余于彭城过: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小雅》怨诽不乱秦强赵弱,不可不许
              B.定国不我怨臣死不避
              C.又病止酒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是以犹止礼义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3)以下几句话,分别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B.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③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熙古,字义淳,宋州宁陵人,唐左仆射仁轨十一世孙。祖实进,尝为汝阴令。熙古年十五,通《易》、《诗》、《书》.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讳,不举进士。后唐长兴中,以《三传》。时翰林学士和凝掌贡举,熙古献《春秋极论》二篇、《演论》三篇,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清泰中,骁将孙铎以战功授金州防御使,熙古为从事。晋天福初,铎移汝州,又辟以随。熙古善骑射,一日,有鸮集戟门槐树,高百尺,铎恶之,投以瓦石,不去,熙古引弓一发,贯鸮于树。铎喜,令勿拔矢,以旌其能。后二岁,铎卒,调补下邑令。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永兴、渭桥、华州诸仓制置发运。仕汉,为卢氏令。周广顺中,改亳州防御推官,历澶州支使。秦、凤平,以为秦州观察判官。
                  太祖领宋州,为节度判官。即位,召为左谏议大夫,青州。车驾征惟扬,追赴行在。建隆二年,受诏制置晋州榷矾,增课八十余万缗。乾德初,迁刑部侍郎、知凤翔府。未几,移秦州。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转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岁余,以足疾求,拜户部尚书致仕。九年,卒,年七十四。赠右仆射。
                  熙古兼通阴阳象纬之术,作《续聿斯歌》一卷、《六壬释卦序例》一卷。性淳谨,虽显贵不改寒素。历官十八,登朝三十余年,未尝有过。尝集古今事迹为《历代纪要》十五卷。颇精小学,作《切韵拾玉》二篇,摹刻以献,诏付国子监颁行之。子蒙正、蒙叟。
              (选自《宋史•刘熙古传》列传第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三传》举:中举
              B.熙古为从事表:上表推荐
              C.召为左谏议大夫,青州知:掌管
              D.以足疾求解:解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B.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C.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D.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熙古知书达礼。年轻时就通晓《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对亲有礼,为了避祖父的名讳而不考进士。
              B.刘熙古擅长骑射。孙铎用瓦片石子投掷府门前槐树上的鸮鸟,鸮鸟不肯离去,却被熙古一箭射中,熙古受到了上司的表彰。
              C.刘熙古为官有方。他接受诏命管理晋州榷矾,增加收入八十多万缗钱。任知秦州时,他消除寇患。
              D.刘熙古性情淳谨。虽然官位显贵却不改朴素的生活。他深受皇帝宠爱,历任十八个官,在朝三十多年,历史上从未有过。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②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
            • 3.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比如苏轼的名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就有用酒祭奠明月之意。
              B.践阼: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亦作“践祚”“践胙”,代指即位登基。
              C.“后主”一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人由此将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D.本文中出现许多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比如“除”是授官的意思, “摄”是代理的意思,“迁”则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峻顺应时势,投靠明主。他一开始跟随刘表,接管哥哥的队伍后,他率众投奔了刘备,并对其非常忠心。
              B.霍峻能力突出,以弱胜强。面对刘璋万人部队为期将近一年的围攻,霍峻抓住其懈怠的时机,一举攻破对方。
              C.霍弋忠于职守,处事得体。面对太子刘璿无节制的爱好,霍弋列举许多古代的例子,言辞激烈,效果很好。
              D.霍弋忠心耿耿,追随后主。成都失守后,在不知后主安危的情况下,他不急于投降,听到后主投降,才上表请降。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
              ②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
            • 4.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给下列古文选择合适的译文。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


              A.其中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B.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C.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自己很美。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


              A.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2.东施的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用“______”画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
              3.庄子名(  ),(  )时哲学家,(  )学派创始人之一。(  )收录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4.《东施效颦》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________,钟子期日:“  (1)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  (2)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小小翻译官[将文中(1)(2)两句翻译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1)伯牙和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____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课文内容将选文补充完整。
              2.伯牙绝弦的愿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画线词。
              ①欲蝉(  )   ②黄雀颈欲啄螳螂(  )
            • 8.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①而雪骤②,公欣然③日:“白雪纷纷何所似④?”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⑤。”兑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俄:一会儿。②雪骤:雪下大了。③欣然:高兴的样子。④何所似:像什么。⑤差可拟:勉强可以比方。 
              1.短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2.解释句意。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哥哥的儿子把纷纷大雪比作________,谢太傅哥哥的女儿把纷纷大雪比作__             。我认为
              ________打的比方恰当形象,因为                                                                                       。
            • 9. 简单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遽:马上,急忙。  ②契:用刀刻上记号。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涉:               是:               求:                 行:              
              2.这个小故事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  
              3.写出下列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寓言中的楚人可笑在哪儿?  
                                                                                                                                                        
            • 10.

              一年之计     


                      一年之计,莫如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
              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注】①之:的,助词;计:打算,计划。②莫如:没有比得上的意思。③树:这里有栽培、种植的意思。④木: 这里是树木的意思。⑤终身:一生,一辈子。⑥树人:培养人。⑦一树一获者,谷也:培植以后一年就收获的是庄稼。“……者……也”是“……是……”的含义。   
              1.从本文你可以联想到成语:____                       ,                                    。   
              2.你认为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