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迷人的小男孩


                1973年12月,肯尼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昆村。当母亲看到婴儿只有半截身体时,哭得死去活来。做父亲的比较冷静,再三安慰妻子:“我们要面对现实。生命还在,希望还在。”
                肯尼一岁半的时候做了两次手术,腰以下的神经无法恢复,连坐都成了问题。医生却劝肯尼的母亲:凡事要尽量靠他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做。母亲接受了医生的忠告,尽量让肯尼料理自己的事情。数月后,肯尼竟奇迹般地坐了起来。不久,他开始尝试用双手走路。
                肯尼开始上学了,每天都要装上重达6公斤的假肢和一截假胴体。坐着轮椅上厕所很不方便,每次都有同学帮助他。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几位老师的爱护,肯尼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净化。他爱生命,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肯尼是个摄影迷,一有空,他就挂上相机,摇着轮椅到附近的公园去。他一边给人拍照,一边说: “你的眼睛真漂亮,等相片洗出来我要挂在房间里作装饰。”说得人们喜滋滋的。他帮妈妈买东西,有 时也替邻居洗车、剪草。这对一个没有下肢的人来说,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如今,肯尼已经是加拿大的小影星了。他成功地主演了影片《小兄弟》。他对记者说:“我在生活 中没有困难,遇到困难就和大家一样,找出方法解决。”
                小镇上,几乎每个人都迷恋着肯尼。有个老太太每天都站在门口,就是为了多看他一眼。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绝望——(  ) 污染——(  )
              2.概括第4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镇上,几乎每个人都迷恋着肯尼。”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把最后一段填写完整。
            • 2.

              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


                     ①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    )的爆炸声中,弥漫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之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动荡的岁月中是怎样艰难而执著地渴望着和平。    
                     ②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非典型肺炎的(    )和香港艺人张国荣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为何?    
                     ③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同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    
                    ④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    
                    ⑤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韧地向上攀升;    
                    ⑥而在和平的风中忙碌的人们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课。    
                    ⑦我们常常慨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忍耐和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实事;我们不屑于富人的“暴富”,觉得那不过是机遇凑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日复一日地埋怨没有赶上好时候,却从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身边的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    
                    ⑧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我们仍(    )着自己的一无所有,然后在愤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战争让我们醒悟——有了生,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下的伊拉克,想想硝烟里的巴格达,想想那些在火光中爬满恐惧和绝望的面孔,然后再想想我们,想想和平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会发觉,其实我们已是如此的富有。    
                    ⑨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    )变得可耻,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赚取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1.文中括号内应填人的一组词语是   

              [     ]


              A.不绝于耳不约而同津津乐道无动于衷    
              B.震耳欲聋不期而至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C.惊天动地不以为然花天酒地不闻不问    
              D.发人深省不期而至  自怨自艾不闻不问    
              2.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依据上下文,它应放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
                    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    
              3.第②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第⑦自然段的句子,在“________________”上仿写句子,要求话题相同,上下文衔接自然。  
              5.第⑧自然段中说的“其实我们已是如此的富有”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若同意,请写几句欣赏的话;若不同意,试举例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我要说汉语


                     大家都知道,联合国使用的6种正式语言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在联合国召开的各级会议上,代表们可以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进行发言。但是,你不要以为汉语从一开始就在国际上有那么高的地位,为了让汉语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性的重大会议,还发生过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那时候,联合国还没有dàn生,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是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的会议上只允许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汉语是不能使用的。1929年,国际联盟召开裁军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著名的外交家蒋作宾先生。蒋作宾到会后,就向大会提出,自己发言时要说汉语。但他的提议遭到了一些国家代表的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说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英、法两种语言是惯例,不能随便更改;一个是说中国文字太  难懂,不宜于推广。    
                     对此,蒋作宾一一做了义正词严的驳斥。他说,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虽然是惯例,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所使用的语言排除在外了,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国际联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说到汉语难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的语言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易于世界通行的。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只要你热爱它,你会发现它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语言。    
                     到了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时候,蒋作宾庄严地走上了讲台,面对世界各国的代表,他神情坦荡、不卑不亢地用汉语开始chǎn述观点。    
                     他一开口,就震动了所有的代表,他们在下面议论起来。蒋作宾不为所动,zhèn定自若地发完言,昂首挺胸地走下台。    
                     散会后,代表们纷纷表示在国际会议上还是第一次听到汉语,中国人真了不起。很多代表还跑来向蒋作宾祝贺,对他的勇气表示qīn佩。    
                     从那以后,中国人又作了很大的努力,最终使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的语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àn      chǎn      zhèn       qīn
              (   )生    (   )述    (   )定    (   )佩  
               2.在国际联盟召开的裁军会议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反对蒋作宾要用汉语发言的提议,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蒋作宾又是怎么说的?请在文中分别用“___”和“===  ”画出。   
              3.读到倒数第2自然段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话想对蒋作宾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蒋作宾在汉语没有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语言的情况下,用汉语发言,所以“他一开口, 就震动了所有的代表,他们在下面议论起来”。试想一下,代表们会议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么理解“蒋作宾不为所动……昂首挺胸地走下台”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蒋作宾在1929年国际联盟的会议上用汉语发言以后,中国人又作了很大努力,最终 才使汉语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的语言。你知道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写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天地。
              思乡
              采一朵洁白的云
              化做飘扬的纸鸢
              把心载上高空
              眺望家乡那座古老的小桥
              耳边依稀传来亲人古朴动听的二胡

              潺潺的流水
              跳跃着来自远方的音符
              仿佛母亲轻轻的叮咛
              又如父亲爽朗的笑声
              梦中
              那无休止的蛙声
              在嬉闹着绿色的夏夜
              淡淡的乡愁
              却悄悄地爬上心头

              这剪不断的思绪
              这诉不完的思乡情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桥  (  )的二胡  (  )的夏夜
              (  )的音符  (  )的纸鸢  (  )的乡愁
              2.诗中出现了哪些声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口我在外边等着你口我回答说口我也等着你口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口要是你错了口别人打你口你千万不要还手口只要防御就是了口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阅读第二自然段,朗读克莱谛的话时,语速____,语气        ,读我回答的话时,语速__        ,语气         。   (较快  较慢  轻柔  生硬  亲切)
              3.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请写下来。  
              “我”:                                                                            
              克莱谛:                                                                            
            • 6.
              山谷中的谜底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枝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枝丫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下,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的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松、柏、柘、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少顷(     )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     )说(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     )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     )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作出适当的让步(     )以求反弹的机会(     )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1.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2.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3.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了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4.文章第三自然段用                      的方法,揭开了山谷的谜底,给人们的启示是                                
                                                                                                                                                                         
            • 7.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 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集,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蚂蚁可称为世界上伟大的东西,(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恰当的拼音或词语用“       ”画出来,并在第9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的的关联词。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3.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1)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2)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                                                                                        
                  (3)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                                                                       。   
              4.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做“雪球”?
                                                                                                                           
              5.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                      。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                   。   
              6.第5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
              7.在第5自然段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8.在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是因为:                                                (运用你已学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这样的两种精神:                                                                                                            。 
              9.“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话回答)
                                                                                                                        
            • 8.
              一朵蒲公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gǔn guā làn shú____                ,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yì gān èr jìng____                  。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特别在看见原来属于我的“王子”由另外一个女同学扮演时,更是令人伤心!‖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坐在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这些草都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她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zhēng qí dòu yàn____            的方式,对吗?”她ruò yǒu suǒ sī___                 地问我。    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孩子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母亲十分动情地说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  王子  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     我眼睛一热,qíng bú zì jīn____                 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    
                    “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讲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我信心倍增。     
                     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    
                     我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的两面纸中间,并压平。‖     
                     现在,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词语。 
              2.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用“‖”分成四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4.“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什么事使“我”难过?从哪里看出老师的话很“委婉”?
                                                                                                                                                                     
              5.“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我”为什么至今还珍藏着那朵小蒲公英?
                                                                                                                                                                    
            • 9.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那里有黢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据说还有别的:身材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微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膊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上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阳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作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阳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延伸部分。     
                     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神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1.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的“地下……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指的是文章中的                                                                                       
              2.下面说法中不合文意的是 

              [     ]


              A.这篇文章的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玫瑰与树根相比美的故事。   
              B.这个故事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C.全文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3.地下的细流对玫瑰树根说的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从“卑微的树根”的话语中读懂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0.

              两棵树的境遇

                     ①王家和张家相邻,一墙之隔。王家在墙东栽了一株石榴 树,张家在墙西种了一棵苹果树。春天开花时,两家的树枝上姹紫嫣红,枝条在抽绿中憧憬着美好。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棵树的枝条在生长中越过了院墙。石榴树的枝奈无拘无束地爬到了张家,苹果树的枝条无声无息地伸进了王家。两家人谁见了,谁都会把肆意伸展的枝条小心翼翼地搭在自家的树枝上。    
                     ③石榴树生了虫子,王家的主人给它打完药,仔细端详,竟然发现伸过来的苹果树枝上也有害虫。他想,这很可能是自家生虫子的石榴树传染的。于是,                                                                      。过了几天,他再去观察时,两棵树上的害虫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心满意足。    
                     ④狂风暴雨后,残枝遍地,张家主人心疼地给自家结了果实的苹果树进行“加固”。当他看到越过墙的石榴嫩茎也是体无完肤时,他心急火燎,心想,要是不及时抢救,小石榴就会错过最佳生长期的。于是,他把石榴的嫩茎缠在苹果树的枝条上,再用细绳轻轻捆牢。几天后,两棵树又显示出勃勃生机。    
                     ⑤果实成熟了,王家孩子品尝着自家的石榴,却还吵着要吃大苹果;张家的主人听见后,对王家孩子说:“过来,孩子,挑大的摘!”王家的主人过意不去,便将大石榴摘下来,送给了张家。两家人虽然各自种了一棵树,但是能吃到两种果实,真是心花怒放,亲如一家。    
                     ⑥一年后,王家和张家相继搬走,换了新邻居。这后来的两家人竞因为两棵果树反目成仇。先是一家觉得另一家伸过来的树枝碍事,便把它们剪了个精光;接下来另一家心怀怨气,打落了邻家果树正在盛开的花……    
                     ⑦秋天到了,两家的树枝上惨不忍睹,残叶在挣扎中倾诉着凄凉。    
              1.从文中摘录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横线上,描写出王家主人的做法。
              3.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读句子,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1)春天开花时,两家的树枝上姹紫嫣红,枝条在抽绿中憧憬着美好。     
                   (2)秋天到了,两家的树枝上惨不忍睹,残叶在挣扎中倾诉着凄凉。   
                      我选择的是第       句话,其中带点词语是                  ,它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  
              5.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短文在叙述事情时采用了第(      )种方法。    
                         ①插叙    ②倒叙  ③顺叙     
                  (2)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两家果树的样子,只是呈现的景象 不同。这在写法上叫(     )。    
                         ①首尾呼应    ②详略得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