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雍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拼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又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王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 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 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左右仆射、尚书令相当于宰相职务,御史大夫一般掌管教育、科举考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孟让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故意示弱;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
              ②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珣甚重之。太宗尝谓待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遂良下笔道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的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诏有事太山,先幸洛阳,有星孛①于太微,犯郎位②.遂良言于太宗曰:“陛下放乱反正,功超前烈,将告成卒辛,天下幸甚。而行至洛阳,彗星银见,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祥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其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遂良对曰: “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跃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遂良前后诔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革,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联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联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优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徵元年,进封郡公。寻坐事出为同州刺史。永徵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注】①孛:慧星的别称,也指慧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旧以为不祥之兆。②郎位:星座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顼是    
              A.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B.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C.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D.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状愿详择/太宗深然之/下诏罢封禅之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之称。
              B.“东岳”,即泰山,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从秦始皇开始,历任皇帝都要到泰山亲自告祭。
              C.“便宜”,既指因利乘便,也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 “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遭受、遭遇。古代官员在丁忧期间必须停职守制,-般不准为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守,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录。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室内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措遂良晚境凄凉。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②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戒,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 4.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谪交阯为吏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其罪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城下薄:逼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永乐”属于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下文的“正统”也是年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若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他请求辞官还家,景帝答应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②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 5.

              小草与春天


                     坪上生长着茂密的小草,那鲜嫩的颜色,像是刚刚用翠绿的油彩抹过似的,多美啊!小草,得感谢你!你将公园的草坪打扮得像绿毯一样。  
                     小草说:“别谢我,谢春天吧。它给了我这漂亮的颜色。”是啊,不是春天抚育出这些小草,坪上还不是一片枯黄吗?春天啊,感谢你给草坪染上了这样鲜艳的色彩。      
                     春天说:“别谢我,我本身是没色彩的,桃花把红色给了我,小草把绿色给了我,我应该感谢他们哩!”     
                     啊!小草是谦虚的,它在谦虚中显得不渺小;春天也是谦虚的,它在谦虚中显得伟大。     
              1.阅读理解。
                  (1)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2)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3)按下列要求整理词语。
                     写小草的词:                                                                                                    ,其中                                      可以用来写人。其中                         是写小草品格的。  
                  (4)想象小草的“绿”和春天的“美”写一两句赞美小草或春天的话。
                                                                                                                                                             
              2.阅读迁移。 
                   (1)用文中第二、三自然段中的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盛夏,雨过天晴,                的芦苇那____         颜色是那样                                      。      
                   (2)用文中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感谢你,春天,生机勃勃是你奉献。                退却,嫩绿呈现。你是多么____     呀!    
                       感谢你,春天,万紫千红是你带来,可你总是____               地说—— 是小草、
                       桃花……把我打扮。
              3.阅读延伸。[(2)(3)题任选一题回答]   
                  (1)回忆写小草或春天的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写在下面。
                                                                                                                                                            
                  (2)杨小红同学读后提出了下面问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春天,若没有小草的嫩绿,桃花的红艳,就会失去她的妩媚;  
                      小草、桃花若没有春天的打扮,枯黄依旧,红艳不现。  
                      是春天带来了小草桃花?  
                      还是小草桃花带来了美丽春天?    
                                                                                                                                                                
                  (3)回忆课内外阅读,结合日常生活的感受,你认为小草的“谦虚”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 6.
              一朵蒲公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gǔn guā làn shú____                ,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yì gān èr jìng____                  。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特别在看见原来属于我的“王子”由另外一个女同学扮演时,更是令人伤心!‖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坐在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这些草都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她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zhēng qí dòu yàn____            的方式,对吗?”她ruò yǒu suǒ sī___                 地问我。    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孩子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母亲十分动情地说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  王子  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     我眼睛一热,qíng bú zì jīn____                 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    
                    “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讲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我信心倍增。     
                     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    
                     我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的两面纸中间,并压平。‖     
                     现在,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词语。 
              2.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用“‖”分成四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4.“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什么事使“我”难过?从哪里看出老师的话很“委婉”?
                                                                                                                                                                     
              5.“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我”为什么至今还珍藏着那朵小蒲公英?
                                                                                                                                                                    
            • 7.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jiā jìng pín hán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mí huò bù jiě。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 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根据第1、4自然段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jiā  jìng  pín  hán        mí  huò  bù  jiě    
                  (                       )       (                    )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回答不超过20个字)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5.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请用文字说明画的是什么?为什么?
                                                                                                                                                          
            • 8.
              越来越“神”

                     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有许多很有趣味的科学。如果你不信的话,那就请看:          
                    咦,糟糕,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在一起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碰到。那该怎么办呢?       别急,你只要拿起鸡蛋的一头,在桌上一转,如果它能直着“身子”,在桌上滴溜溜地转上几圈,那它就是熟鸡蛋。否则就肯定是生的。你把全部鸡蛋一个一个地旋过一遍后,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熟鸡蛋里面的蛋白、蛋黄都和蛋壳形成了一个整体,因 此它就能旋转了;而那些生鸡蛋呢,内部像小孩子闹矛盾一样,不肯团结,那它肯定不能旋转。你看,这里不是有着很有趣味的科学吗?     
                     又比如,在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而到了冬天,人们又改为穿深色衣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里面也有科学?当然有。因为浅色衣服所含的白色素较多,而白色素可以把所得到的热量散发出去,因此浅色衣服穿起来凉快。所以,人们都喜欢在炎热的夏天穿浅色的衣服。而深色衣服呢,里面含有较多能够吸热的黑色素,穿起来比浅色衣服暖和多了,所以,人们都喜欢在寒冷的冬天里穿上深色衣服。你看,在这平凡的小事中,也有科学 呢!     
                     再看,哎呀,背着一个大书包,肩头真疼。有什么办法使肩头不疼呢?当然有。这就是加大书包带的面积,即加大受力面积。因为压力一定时,如果加大受力面积,就可以减小压强。压强减小了,肩头自然就不感到那么疼了。你看,这件事不是很平凡、很平凡的吗?但它里面也有科学。     
                     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比如说晴纶衣服能“放电”啦,鸡蛋放在醋里变软啦,箱子里的卫生丸失踪啦,等等,真是无穷无尽。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正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1.文章中列举了哪几件事说明日常生活中有科学?
                                                                                                                                      
              2.本文采取了“总——分——总”的写法吗?为什么?
                                                                                                                                      
              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在句末的“?”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1)你看,这里不是有着很有趣味的科学吗?
                                                                                                                    
                  (2)你看,这件事不是很平凡、很平凡的吗?
                                                                                                                    
                  (3)有什么办法使肩头不痛呢?
                                                                                                                   
              4.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日常生活中有科学吗?并试着说说理由。
                                                                                                                                                                 
            • 9.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必须绕行,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  愤怒),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愚公(号召  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冀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称赞   赞同)。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________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_______地回答:“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止  阻挡)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在第五、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3.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理解。
              珍珠

                     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对同伴们说口我要变成一颗珍珠口成为人类的有用之才口     
                     口变珍珠口哈哈口异想天开口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     
                     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对此,沙粒们纷纷议论:     
                   “啊呀,从今以后,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 了……”     
                   “他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他动摇了,爬出来是很方便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     
                      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    
                      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   
                      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们遗忘了。   
                      很多年过去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蓝色的海波中打开一 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姑娘惊喜地叫道:“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是他?”   
                      沙粒们看见奇异的光彩,听见采珍珠姑娘的高声赞美,猛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圆圆的沙粒。     
                    “是我!”珍珠愉快地说,“我就是你们的朋友,圆圆的沙粒!”    
                    “祝贺你!”   
                    “不必祝贺。”珍珠真诚地说,“还是让我们发愤努力,勇于献身,都变成珍珠吧!”   
              1.你眼中的珍珠是怎样的?能用一些词语形容吗?
                        (         )的珍珠       (         )的珍珠 
              2.给多音字组词。
                      缝 féng(        )           冲 chōng(        )
                           fèng(        )                 chòng(        )
              3.在第1、2自然段的“口”里填上标点符号。 
              4.用画线的词语写句子。
                   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5.是否每一颗普通的沙粒都能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沙粒能变成珍珠的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