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来,海洋权益之争不断升温,海岛既是海洋权益的基点,同时也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尔弗雷德•马汉(1840-1914)是美国历史学家、海军军官.他发现,人类在海上的机动性超过了陆地.他在研究了英帝国长期称霸世界的历史后,于1890年出版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提出了“海洋中心”说.马汉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马地峡;海军威力=力量+位置,海军必须以“集中”为战略法则,同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马汉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在美国再版了30多次,并在全世界广泛流传.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是海权论的鼻祖.他的突出贡献尤其在于对海权这一概念的创建和廓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60百科词条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马汉关于海权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 2. 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善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片关税平等。法国拿破化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据人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西欧国家将本国经济纳入国际市场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畳发改委。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的背景。分析并举例说明“计划”二字从国家机构名称中消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
            • 3.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届颁发,已历经百年。探究其历史,有利于我们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表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颁奖总数主要国家
              1901-192061198102
              1921-1940701715511
              1941-196088615042
              1961-1980125821665
              1981-2000127147472
              --数据来源《诺贝尔奖百年大典》等
              (1)分别说出图1、图2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说明表3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主题二: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 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 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
              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 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 人类自由。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据材料概括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并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说 明诺贝尔奖评委会为什么在1976年授予弗里德曼经济学奖。
              主题三: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结果于10月12日正式揭晓。欧盟因“60多年来为欧洲和平、和谐、民主和人权等方面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摘获这一奖项。欧盟议会负责人在第一时间 对获奖表示“感动和荣幸”。
              获奖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内的6位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拒绝出 席颁奖仪式。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希腊、西班牙等国一些民众甚至感到愤怒,认定这分明 是对自己国家和欧盟现状的讽刺。
              --据新华国际时评等
              (3)欧盟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吗?结合历史与现实,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简洁清晰)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把故事从春秋战国改编到元统一中国,把晋国的赵家故事改为宋末元初的大臣张惕舍命救皇子。《赵氏孤儿》讲的是忠、信、仁、义,《中国孤儿》则是赞扬儒家思想代表的文明是如何征服野蛮。伏尔泰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孤儿》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书云《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论”》(《南方周末》2011年5月19日)
              材料二: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开发帝国潜在的资。……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吗?……发展“物质文明”就意味将具备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成果。包括以蒸汽机和电力所创造的各种奇迹。……物质文明是自己发展起的,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经过长期协调,缓慢的发展起的?引入投票箱,就能使中国成为民主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吗?如果中国不想创造西方那样的条件,她就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也不能发展更多的物质文明。这些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道德的。
              --(美)陈瑟•史密斯(1872年华传教士)《中国人的性情》
              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教世良方。在西方人看,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孔子道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密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中国“发展物质文明”应该创造哪些条件?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西方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 5. 材料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此时的英国虽有不少发明,但依然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如电灯发明后,电灯的推广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使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缓慢。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每年增幅度达4%,失业率从6%降到4%,通胀率不断下降,如1999年的通胀率只有1.9%,为34年来最低,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新经济”。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五概括“新经济”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新经济”的主要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科技建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