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 2. 《新全球通史》“在此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借此在政府里谋求官职,同时在业余时间里,反思人的本质--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在作者看来(  )
              A.儒家与道家思想对立面相互排斥
              B.道家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补充
              C.道家主张人与应该自然和谐相处
              D.儒家思想邦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
            • 3.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请列举这一时期对秦汉统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派别。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论述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
            • 4. 《韩非子》:“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 又致帝王之功也。”“君无术則弊于上,臣无法則乱于下,此不可一无,资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在此主要论述的是(  )
              A.帝王治国手段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论证
              C.君臣矛盾解决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思
            • 5.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商鞅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 6.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60年7月,在华盛顿大学的中美学术合作会议上,他以“中国传统与未来”(The Chines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为题所作的公开演说,最后一次试图将文艺复兴的概念,有系统地应用到中国史上。他对五四之前的中国历史,总计区分出三次文艺复兴。那时白话开始出现在禅僧的诗与语录中。第二次文艺复兴出现在哲学。这里,他主要是指第11与第12世纪新儒学的崛起。地三次文艺复兴是第17与第18世纪的“学术复兴”,那时人文学者开始使用“科学方法”大规模研究古籍与史籍。--余英时《现代危机于思想人物》
                  材料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按:即《新潮》的英文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讲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胡适《中国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所指的中国古代三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2)比较材料二中的“新运动”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
            • 8.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被被誉为“诗史”,法国近代文豪巴尔扎克的小说则被称作“社会百科全书”。他们的作品都(  )
              A.属于真实的历史纪录
              B.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C.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D.揭示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 9. “执法之吏,不窥先圣之典;捂绅(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之儒,不通律令之要……是以博陈其教……吏服训雅,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这一材料主张(  )
              A.法儒皆黜
              B.崇法抑儒
              C.崇儒抑法
              D.法儒调和
            • 10.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二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瘾头”。他真切地想象着,他的金币“像人一样的活的,会动的”,它们“会来,回去,会流汗,会繁殖”。他厚颜无耻地对被迫放弃继承权的女儿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他在临终之际还想将神父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
              --《人间喜剧》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其成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创作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