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  )
              A.生产资料
              B.生产规模
              C.产品流向
              D.生产手段
            • 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口号都有哪些?图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指的哪项思想文化运动?材料三对于该“精神文化”层面学习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 3. 【探求中国梦】
              材料:2013年3月17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他说“中国梦”首先是自强梦,它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民族理想和抱负,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巨龙不再蒙受欺辱、昂首前行的“自强梦“;他还说,“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实干,方能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请回答:
              (1)[自强梦]中国近代史上,为了实现民族的“自强梦”,许多仁人志士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中经济上的探索是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思想上的探索始于什么事件?
              (2)[民族梦]中国的“民族梦”直到哪个事件之后才算真正实现?
              (3)[复兴梦]为了中国的“复兴梦”,中华民族涌现了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干就了许多复兴事业。试举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二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人民梦]为了实现中华儿女的梦想,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时代精神?
            • 4. 历史时空:梦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富裕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为此他们进行了不懈的探求:
              (1)你来到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参与了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看到清朝官员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第一批军事企业,其中创办最早的是曾国藩创办的    , 70年代后你来到上海看到了中国人正在争着购买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的船票,使旁边的外国轮船运输公司备受冷落。(4)1949年10月1日你来到北京,从广播中听到    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结束了    的社会状态,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2)1912年元旦来到南京,你看到了    的成立典礼正在举行,    就任临时大总统,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5)1954年来到北京见证了    通过1954年宪法,中国走上了民主法制之路。同时全国范围内  
                  正在进行,不久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3)你来到1915年的上海,看到进步青年正在阅读    创办的《青年杂志》,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 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虽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救国之梦】
              “以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中“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他实现“救国之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强国之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标志着“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为实现“强国之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找到的一条国强民富的道路”是指什么?
              【实现中国梦】
              (5)以上史实对我们最终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6.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三: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但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材料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五:周恩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1)材料一中,“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是什么?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材料二中,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导致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孙中山将它阐发为什么?在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斗争是什么?
              (5)这里的两个“天安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 7. 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成为现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
              材料二:《公车上书》:“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城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民族主义核心内容),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政体,实行共和。” ┅┅为了不使少数人垄断国民财富,提出平均地权办法: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临终嘱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曾国藩的主张。史学家陈旭麓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洋务派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请你指出洋务运动“越出旧轨的趋势”的表现。
              (2)材料二《公车上书》最核心主张是什么?导致“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改革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革命派提出的主张,你认为哪些主张得以实现?清朝统治结束,为什么孙中山临终嘱托却说“革命尚未成功”?
              (4)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完成这一任务的?
            • 8. 历史事实的阐释--“西化”与“东化”
              材料一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 ,都要拿。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 ”。
              ----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问题:
              (1)联系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联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
              (3)从“东化”到“西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 9.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固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一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影响?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0年时全国土布流通量约31 690万匹。占产量52.41%,至1894年已降至29 036万匹,占产量49.23%;1913年进一步降至18 751万匹,占产量37.7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稍回升。1920年时达22 126万匹,占产量40%多。不久又下降,至1936年时已只有9 162万匹,占产量25.96%.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土纱、土钢、土针、土靛青等市场受洋货冲击极大,使这些手工行业很快衰落,但是草帽辫、花边、抽纱、发网、针织品、火柴、猪鬃、肠衣等手工行业得到发展,市场扩大,不少产品供应国外市场。手工业市场在受到洋货严重冲击的同时。也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技术。从而推动了现行的手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和手工业的逐步机械化。
              新工业的出现当然是西方冲击的反应。但就每项工业的产生说,都不是来自西方的意愿,而是中国人努力的结果,尽管是失败的结果。就当时“求强”“求富”的思想和“机船矿路”路线来说,也不完全是“冲击--反应”模式。它们的形成,有传统的爱国主义,还有自龚自珍以来的“思想之解放”(梁启超语),以至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社会变革和“明夷”思潮。
              概括材料中关于新工业兴起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