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 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頋 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摘自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材料二  1952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比预想的顺利得多,朝鲜战争大局已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在陈云领导下,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计划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摘自新华网《新中国理财专家陈云与“一五六项工程”建设》材料三  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中国“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的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 3.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开展革命运动,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经历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的领导人,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通过阶级分析,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丢掉阶级基础。列宁在……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
              ──石镇平《试析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如图(照片发表于《人民日报>》)反映的是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3)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析上述五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2年-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粮食棉花原油
              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
              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56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经济(政策)因素。
              材料二

              (2)材料二中①所示阶段粮食产量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材料②③所示阶段苏俄(联)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并分析其特点?
              材料三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消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并分析《农业调整法》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 6. 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众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19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
            • 7.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农业和农民问题突出,阅读材料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发展资本主义的阻力来自三个方面:农民本身,农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导人,以及组织健全的整个传统社会。在前工业时期,农业既是社会的心脏,又是社会的躯体。所有这三者注定要成为资本主义的牺牲品。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繁荣与发展,与农民工群体的扩大密切相关。
              --2012年8月31日《农民日报》回答问题: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欧洲“农民本身,农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导人,以及组织健全的整个传统社会”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的牺牲品的。
              (3)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迥异,请结合苏俄(联)20世纪前半期有关史实,简述其探索发展农业的历程。
              (4)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 9.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分别是(  )
              A.利用、消灭
              B.发展、保护
              C.排斥、利用
              D.消灭、发展
            • 10. 世界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寻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以下三次改革都力图将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请依据表格中内容填写以下空白处
              三次改革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作用
              罗斯福新政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稳定苏维埃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