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比阅读。
                       [甲]七步诗                                 [乙]反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郭沫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1.[甲]诗中,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________,用“萁”比喻__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相煎”指 ________;
               [乙]诗中的“豆” 成了________,“萁”变成了________。
              2.[甲]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 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茅。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的第二句中,“惊”这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并答题。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画横线的诗句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的“杨”指的是_______,“柳”指的是_______。
              2.翻译“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把词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把词补充完整。
              2.“________”两字,表明作者是在回忆难以忘怀的往事。
              3.本词中一个“晚”字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注重细节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把场景写得栩栩如生。   
              5.请你写出本词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词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请按本词的写作顺序填空。 
               沉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渡→____________
            • 6. 阅读理解。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窭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情景?揭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哪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几句道出了无尽的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古诗《凉州词》并完成练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这首诗中“孤”字的含义特别丰富,你认为它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春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表现了盛唐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茅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本词上阕描绘的是___________的山林景致。
              2.“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本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___________”中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回顾我们学过的诗词和课外积累的诗词,关于感叹时光、催人奋进的诗句有哪些?请你写下来(至少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