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熙古,字义淳,宋州宁陵人,唐左仆射仁轨十一世孙。祖实进,尝为汝阴令。熙古年十五,通《易》、《诗》、《书》.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讳,不举进士。后唐长兴中,以《三传》。时翰林学士和凝掌贡举,熙古献《春秋极论》二篇、《演论》三篇,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清泰中,骁将孙铎以战功授金州防御使,熙古为从事。晋天福初,铎移汝州,又辟以随。熙古善骑射,一日,有鸮集戟门槐树,高百尺,铎恶之,投以瓦石,不去,熙古引弓一发,贯鸮于树。铎喜,令勿拔矢,以旌其能。后二岁,铎卒,调补下邑令。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永兴、渭桥、华州诸仓制置发运。仕汉,为卢氏令。周广顺中,改亳州防御推官,历澶州支使。秦、凤平,以为秦州观察判官。
                  太祖领宋州,为节度判官。即位,召为左谏议大夫,青州。车驾征惟扬,追赴行在。建隆二年,受诏制置晋州榷矾,增课八十余万缗。乾德初,迁刑部侍郎、知凤翔府。未几,移秦州。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转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岁余,以足疾求,拜户部尚书致仕。九年,卒,年七十四。赠右仆射。
                  熙古兼通阴阳象纬之术,作《续聿斯歌》一卷、《六壬释卦序例》一卷。性淳谨,虽显贵不改寒素。历官十八,登朝三十余年,未尝有过。尝集古今事迹为《历代纪要》十五卷。颇精小学,作《切韵拾玉》二篇,摹刻以献,诏付国子监颁行之。子蒙正、蒙叟。
              (选自《宋史•刘熙古传》列传第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三传》举:中举
              B.熙古为从事表:上表推荐
              C.召为左谏议大夫,青州知:掌管
              D.以足疾求解:解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B.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C.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D.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熙古知书达礼。年轻时就通晓《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对亲有礼,为了避祖父的名讳而不考进士。
              B.刘熙古擅长骑射。孙铎用瓦片石子投掷府门前槐树上的鸮鸟,鸮鸟不肯离去,却被熙古一箭射中,熙古受到了上司的表彰。
              C.刘熙古为官有方。他接受诏命管理晋州榷矾,增加收入八十多万缗钱。任知秦州时,他消除寇患。
              D.刘熙古性情淳谨。虽然官位显贵却不改朴素的生活。他深受皇帝宠爱,历任十八个官,在朝三十多年,历史上从未有过。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②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役未几而罢:完成
              B.县人兴于学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顾:只是
              D.而者则有所不得言传:传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②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4)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 3.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比如苏轼的名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就有用酒祭奠明月之意。
              B.践阼: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亦作“践祚”“践胙”,代指即位登基。
              C.“后主”一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人由此将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D.本文中出现许多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比如“除”是授官的意思, “摄”是代理的意思,“迁”则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峻顺应时势,投靠明主。他一开始跟随刘表,接管哥哥的队伍后,他率众投奔了刘备,并对其非常忠心。
              B.霍峻能力突出,以弱胜强。面对刘璋万人部队为期将近一年的围攻,霍峻抓住其懈怠的时机,一举攻破对方。
              C.霍弋忠于职守,处事得体。面对太子刘璿无节制的爱好,霍弋列举许多古代的例子,言辞激烈,效果很好。
              D.霍弋忠心耿耿,追随后主。成都失守后,在不知后主安危的情况下,他不急于投降,听到后主投降,才上表请降。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
              ②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尊素,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 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望日,指农历十五; 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 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填然鼓之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4)翻译与断句
              ①翻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断句: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6.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乱则荒,其君骄;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
                  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 
                  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人大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
              (《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释】觖:júe:不满意,浸棘:危险,越来越严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以戒骄修德。
              B.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
              C.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D.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
              ②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无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于彼哉?
              (选自《王安石文集》)(1)请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2)王安石,又称临川先生,官至宰相,世称    ;柳宗元曾与韩愈倡导“    ”。
              (3)本段文字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 盗杨衡选     南城萧明彝先生,家世为显官,厚其赀,庾于田。时当秋获,挈其爱妾,刈于乡之别墅。有少年三人,自屋而下,启其户,连进十数辈,曰:“萧先生睡耶?”就榻促之起,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曰:“先生有如君,男女之际,不可使窥外事,请键其室。”迎先生至外厅,设坐,面南向,爇烛其下,曰:“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最佳者无如某篇。某篇之中,有某转某句,非巧思不能道。尝于某显曹处私伺先生宴,连饮十五犀觥,诸公不及也。江南藩司碑记,唯先生文为绝笔。”
                   左右有恐吓先生者,其盗魁力止之,曰:“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索酒肴相啖食。先生为之陈庖厨,饮酣,曰:“某等闻先生名久矣!不惜千金路费至此,可出其囊橐,偿吾愿。”先生曰:“昨有四百金稻谷价,惜来迟耳,今早已送之城中。此所留,仅羹酒之需,不过二十七金,人参八两,玉带一围而已,愿持赠诸豪士。”左右疑有埋藏者,盗魁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启其箧。如数。夜将半,先生倦,且恐。盗魁曰:“先生倦乎?吾为先生起舞。”解长服,甲铠绣鲜,金光灿耀夺人目。拔双剑,起舞厅中,往来近先生鼻端,迹其状,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良久止。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卒不敢犯如此。
                   先生房委曲,四顾夜黑,持灯周书幌曰:“此窗棂宜向某处上下,此楼宜对某方,所惜鸠工时少经营耳。”登楼,窥先生藏书,见《名臣奏议》《忠臣谱》二集,曰:“吾愿得此。”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字画多时贤为者,曰:“乌用此玷辱书斋?”择其不佳者毁裂之。有美人一幅,乃名笔,曰:“此不可多觏者。”罗君某写有小楷扇一柄,藏笔床侧,曰:“吾与此公有旧好,宜珍之。”亦携之去。将出门,邀先生送。先生强留曰:“若辈皆少年豪侠,待至明日归取四百金相遗何如?”盗魁曰:“世从无其事,余何能待?”请姓名,不答,曰:“后会有期。惜先生老,若少壮,当与之同往。”先生出走里许,见木舟二,泊溪口,尽登,摇橹而去。语作吴下音。
                   嗟乎!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吾恐盗虚声者,灭礼义,弃《诗》、《书》,反不若是之深于文也!谓之曰“名士之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厚其赀,于田庾:谷仓
              B. 先生为之陈庖厨庖厨:肴馔
              C. 可出其囊橐,以吾愿偿:实现
              D. 其状迹:察看,推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可出其囊橐,偿吾愿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尽登,摇橹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C. 此所留,仅羹酒之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D. 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良久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盗魁是“名士之盗”的一组是    
              ①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  ②索酒肴相啖食
              ③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          ④择其不佳者毁裂之
              ⑤拔双剑,起舞厅中                  ⑥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虽然盗贼进入了萧先生的卧室,但因为萧先生的妾在场,盗贼以男女有别,不能让她看到外面发生的事情为由,请求关锁卧室,而让萧先生到外间的厅堂去。
              B.盗贼在此之前,已经对萧先生有过了解,并曾经到过某个官员家里偷偷观察萧先生,看见他一连喝了十五杯酒,其他人的酒量都比不上他。
              C.从这些盗贼在萧先生家里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出,他们跟一般的盗贼不一样,对萧先生都非常客气和尊重,如果不是萧先生年纪大了,还想带他一起走。
              D. 家中突然闯入盗贼,萧先生刚开始感到有些害怕,但看到盗贼对他的尊敬和他们不一般的见识,萧先生开始恭敬地对待他们,认为他们是少年豪侠,甚至要送他们钱。
              (5)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字画多时贤为者,曰:“乌用此玷辱书斋?”
              译文:    
              ②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
              译文:    
            •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牛仙客,泾州鹑觚人也。初为县小吏,县令傅文静甚重之。开元初,王君毚为河西节度使,以仙客为判官,甚委信之。时又有判官宋贞,与仙客俱为腹心之任。及君毚死,宋贞亦为回纥所杀,仙客以不从获免。俄而萧嵩代君毚为河西节度,又以军政委于仙客。 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稍迁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知节度留后事。竟代嵩为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历太仆卿、殿中监,军使如故。
                   开元二十四年秋,代信安王祎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仙客知河西节度事。初,仙客在西节度时,省用所积钜万,希逸以其事奏闻,上令刑部员外郎张利贞驰传往覆视之。仙客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皆如希逸之状。上大悦,以仙客为尚书。
                   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所有锡赍,皆缄封不启。百司有所谘决,仙客曰:“但依令式可也。”不敢措手裁决。明年,特封豳国公,赠其父意为礼部尚书,祖会为泾州刺史。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内出绢一千匹布五百端,遣中使送至宅以赙之,赠尚书左丞,曰贞简。
                  初,仙客为朔方军使,以姚崇孙闳为判官。及知政事,闳累迁侍御史,自云能通鬼道,预知休咎。仙客颇信惑之。及疾甚,闳请为仙客祈祷,在其门下,遂逼仙客令作遗表荐闳叔尚书右丞弈及兵部侍郎卢奂堪代己,闳为起草。仙客时既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吊,以其表上。玄宗览而怒之,左迁弈为永阳太守,卢奂为临淄太守,赐闳死。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双实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回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
              B.节度,意为调度、指挥,指的是总揽一个地方的军政大权,官职名为节度使,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谥号只有男性才有,女没有资格封谥号。
              D.左迁,降低    官职。古人以右为尊,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B.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C.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D.俄又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尚书/如故其年七月卒/年六十八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仙客深受重用。王君毚担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为他的心腹。而萧嵩接替王君毚担任河西节度使,萧嵩也将军政大事委托于他。
              B.牛仙客治理有方。担任河西节度使时,善于经营,积蓄盈满仓库,器械精良,而节省的费用积蓄达到百万,皇帝对此非常赏识。
              C.牛仙客淡泊名利。他担任宰相后,不张扬,独善其身。处理政事时,依照法令条文,从不擅作主张,对于朝廷赏赐,从不开封。
              D.牛仙客晚节不保。姚崇的孙子姚闳自称通晓鬼道,预知吉凶,牛仙客对此深信不疑。牛仙客病重期间,姚闳为他祈祷,逼迫他为自己升官。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稍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知节度留后事。
              ②仙客时既危殆,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来吊,以其表上。
            • 1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 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 / 外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 / 无人在选奈何 / 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外 / 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无人 / 在选奈何 / 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 / 外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 / 无人在选 / 奈何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外 / 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 / 无人在选 / 奈何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后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起兵反辽,建都立国,国号大金。于1125年灭辽,两年后再灭北宋。历史上,金宋冲突不断,辛弃疾就是有名的抗金将领。
              B.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现在的“中国”,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C.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D.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绍熙”就是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适逢荒年,他拿出十多万缗钱,代缴吉州等地的夏税。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②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