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茶 乡

                每当有客光临时,我那小女儿便会欢呼雀跃:“妈妈,我去拿茶叶。”于是,她摇摇摆摆地爬上方凳,从五斗柜上拿下茶叶罐。不一会儿,屋里便洋溢着淡淡的清香。
                “真香!”客人尝了一口,“这茶真够味,哪里的?”我便自豪地回答:“当然是龙井,我们乡下的。”
                那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竹村,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是那样的不显眼,在一般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
                竹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蜿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由山上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河水是那样的清澈明净,连小鱼儿的追逐嬉戏也清晰可见。
                村后,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那高大挺拔的是青竹,那纤巧细嫩的是茶树, 相互掩映,交织成一张翡翠丝网。
                春天,茶农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摘春茶。姑娘们身背茶篓,迎着朝霞,踏着晨露,穿梭般地巡回在茶树旁。她们用那灵巧如钢琴家娴熟的十指演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大捧一大捧鲜嫩的茶叶装进了背篓。她们那绚烂的花衣裳点缀着明丽柔和的绿色海洋,引得那小蜜蜂看花了眼,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着的花朵儿。
                太阳升上了头顶,晶莹的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背篓快满了,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山歌在山坡与田头互相应和。水田里微波粼粼,蓝天、白云、青山的倒影映在水田里,明明白白的。插秧的小伙子用他那深厚粗犷的嗓音唱着“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花忙……”,姑娘们用那甜美悠扬的歌声应着“哥哥呀,上田下田勤插秧……”。小鸟儿也不示弱,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吱吱喳喳。空气中弥漫着早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落日的余晕映红了天空,小鸟归巢了,晚霞也回家了。村里家家的烟囱冒出缕缕青烟。蜿蜓的山路上晃动着姑娘们的衣衫,小扁担吱嘎吱嘎地响着,把一担担冒尖的新茶挑下山来,焙制成驰名中外的龙井。
                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莹的碧茶时,心中便涌起阵阵乡思,我想起了那弯弯的青龙河,高高的青龙山,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们……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霞(zhāo cháo) 应和(hé hè) 弥漫(mí ní) 隐没(méi mò)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  )山(  )野 (  )(  )粼粼 不(  )示(  )
              郁郁(  )(  )   (  )(  )可见 (  )人心(  )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竹村”,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意思转折
              C.意思递进
              D.声音延长
              5.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太阳升上了头顶,晶莹的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   )
              (2)她们用那灵巧如钢琴家娴熟的十指演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
              (3)小鸟儿也不示弱,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吱吱喳喳。(   )
              6.作者写姑娘们采茶时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 2. 快乐阅读轻松答。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经济学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商业活动中什么最稀缺呢?古往今来无一例外,真诚是最稀缺的。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待在这里完成手边的订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待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来回的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坐落在第五大道和34街之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宿(    )   境(    )  道夫(    )
              (    )      取(    )  梦以求(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嫌弃——(     )——(     )
              清晰——(     )——(     )
              3.仔细阅读课文,填写以下要素。
              故事发生的地点: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             
              事因: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摘抄出表现服务员热心助人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摘抄出表现老夫妇知恩图报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对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你真诚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以真诚回报,甚至会使你获得成功
              B.你帮助别人成功,别人也会让你成功。这是一种交换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3.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了__________的作用。文中有两个词概括了本文的中心,它们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读读想想,这段话是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自己说的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还要向全世界说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一个六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雨,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了下来,年过花甲的老队长凭多年野地考察的经验,预感到了某种不祥。他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气候,营救工作根本无法施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倏地像跌进了无底的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达零下四十多度,要想熬过今晚几乎是不可能的。狰狞恐怖的死神,一下子赫然眼前。
                   他们寻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石躲了进去。六个人背靠着背,瑟缩着用彼此的体温取暖。人生诸多欲求,此时已被简化为对一团火的渴望!   
                   忽然,一位队员发现,在他们栖身的岩缝里竟残存着许多干枯的灌木,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嗜烟的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匣里的火柴只剩区区几根了。  
                   这里海拔三千多米,不但氧气稀薄,而且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想一次划燃火柴是非常困难的。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只是哧地亮一下,腾起一缕青烟便熄灭了。  
                   仅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将灌木点燃,他们六人将魂断高原。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擎着火柴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臃肿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都竭力地屏住呼吸,唯恐自己多吸一点珍贵的氧气。    
                   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了一角。老队长不敢怠慢,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木柴下。一堆篝火熊熊燃起来!  
                   那一夜,何等漫长。生死之间,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的火柴产生了神灵般的敬畏和膜拜。天亮了,前来搜救的直升机很快地发现了他们,他们得救了。  
                  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    
                  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火柴,尽管它一生只辉煌一次,但这次却成了永恒。    
                  那么谁还有理由自高自大?    
            1.给下列字注音。   
                 栖(   )  缕(   )  擎(   ) 绽(   ) 
            2.老队长年过花甲是说他有________多岁,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_______岁、_______岁、________岁。  
            3.当仅剩最后一根火柴的时候,老队长的手为什么“微微颤抖”?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一夜”,“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那根救命火柴的“敬畏”和“膜拜”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了一角”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撕开”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说:“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有它的伟大之处。”请你也写出两句与此含义类似又能给人启迪的话。     
                  例:滴水可以穿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   )他的脸变得严肃(   )忧虑(   )嗯(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 嗯(   )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   )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快去(   )  别等他们醒来(   )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这段话中有两个“嗯”,各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他”指谁?  “你”指谁?  “他们”指谁?  
                “他”指_____________ ;“你”指___________ ;“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有一个最能表达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请把它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6.文中画线的部分,应该读出(  )的语气。
            [     ]

             A.慌乱    B.坚定    C.急躁    D.犹豫
          • 6. 开心阅读。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的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模______(  )    壳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用“____”画出文中的设问句。
            3.“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这句话是说(  )
            A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就蝙蝠一种。
            B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为什么只有蝙蝠一种。
            C.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不止蝙蝠一种。
            4.文中列举出的人类的“老师”除蝙蝠外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点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步步高。

            这才是开幕式最精彩一幕


              我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采访鸟巢的观众:整场开幕式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中国四大发明通过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现在世界面前,场面宏大,写意隽永;前奥运冠军李宁拿着主火炬悬空环绕着鸟巢的内围一周并点燃火炬的创意,让人叹为观止,心潮澎湃。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让我感动和拨动心弦的一幕,因为在开幕式之前的成千上万种猜想中,都有和创意的主题相吻合的地方,也就是说想得太多惊喜就会减少,然而无论如何张艺谋都很完满地向全人类展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整场开幕武中,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不是别的,而是平凡的旗手。当姚明举着大旗和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举着小旗出场的时候,颇具喜剧效果。我留意到姚明用他的大手牵起了林浩的小手。在所有的代表团中只有中国的代表团是双旗手,在笑过以后,我油然地萌生了一种感动,一种对于生命的感动。在中华民族遭遇了地震的重大灾难以后,整个民族如何将悲伤的情绪转向激昂去面对体育盛宴奥运呢?幸福的时候不忘苦难,苦难的时候展望幸福,多难兴邦,这才是一直在进步的中华民族。关注地震的人都知道,9岁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地震中冒着坍塌的危险救出了两位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同学。
              当姚明和林浩同时出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博大。让我在整个开幕武中体会到了民族的人性化与博爱。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而今我却要说细节反映国情。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将会是一次人性化的华美奥运。
            1.解释词语。
            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造句。
            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拨动心弦”的最精彩一幕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能力。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 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 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 人生意义的发现。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                          。     
            2.这段话中“更可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用“——”画出。      
            3.在课文中“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4.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 9.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到一团昏黄的灯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 “孙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鸟飞花艳,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 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也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人缓缓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的。”     
                   是的,点亮属于你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1.解释下列词语。     
            百思不解:                                                                     
            2.将短文第三段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请简述僧人第一次愣的原因。(不超过12个字) 
                                                                                                                                              
            4.短文中倒数第二段画“——”的句子中,“佛”的内涵包括哪些? 
                                                                                                                                                 
                                                                                                                                                 
            5.短文在表达中心思想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6.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
                                                                                                                                                   
                                                                                                                                                    
          • 10.

            快乐是一种角度  


                   快乐是什么?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是一种角度而已。     
                   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只要看到一丝绿意,就会感到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     
                   荆(jīng)棘(jí)划伤了手指,可幸运的是没有伤着眼睛;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运的是没有危及性命。这些不幸之中的大幸,只要仔细去品味,就会感觉到它们像拨子一样拨动着你快乐的心弦。     
                   快乐,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天,上帝带教士去一个房间,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只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柄太长,所以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然后,上帝又带教士去另一个房间,也有一群人围着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又饱足又快乐,而他们的汤匙也是一 样长。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境况,这个房间的人快乐不已,而那个房间的人愁眉苦脸呢?”上帝微笑道:“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一个人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互惠互存。你付出了爱,别人会感激你,你也会感激别人接受了你的爱,这样,你永远都会生活在快乐之中。而且,你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快乐也越多。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挣(zhā      zhá)         心(xián     xuán)        度(jué     jiǎo)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     ]


                 A.善良     B.友好      C.好好地      D.容易   
                (2)及生命

            [     ]


                 A.危险、不安全      B.指人快要死      C.使处于危险境地   
                (3)

            [    ]


                 A.向着相反的方向      B.抵触、不顺从    C.不顺当 
            3.用“          ”画出文中的设问句,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
            4.文中“不幸之中的大幸”指的是什么?  
                                                                                                                                    
            5.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文中心?摘录下来。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并照样子写句子。   
            (1)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的快乐是                                                                     。  
            (2)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的快乐是                                                                        。   
            (3)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的快乐是                                                                        。 
            7.“快乐,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