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花似锦,宋代中国科技星光灿烂。
              材料一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使人俭而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材料二  从这种烃济结构中(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导兼有自耕农所有制)涌现出来的大批中小地主以及自耕农,对于土地经营与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热忱,社会生产在大力推动下快速发展,农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大大增加,商品经济也有长足发展,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理学家们直追‘理’本体的思辨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对于规律的认识,‘格物致知’--‘物物有理’论则号召人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研究中了悟物理。政府对冯继升、唐福、项绾、郭洛、高超等难以计数的能工巧匠向国家进献的军械、武器、工艺等给予鼓励和奖赏。同时也继承了唐代的科枝成果。
              --冯天玲、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摘要(1)从司马谈对儒、法的两家的评论中任选-家予以评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 2.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以法为教
              C.兼相爱
              D.有生于无
            • 3. 材料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意识到人口增殖快于财货增加会导致“人民众而财货寡”,希望通过“务法”、“务农”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认为:“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故人人贫困才会加倍努力,而“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加导致贫困,故应减少人口,理由是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加的速度,则“次一等的打算自然就该使人口去适应生活资料了”。马氏强调,私有制以及个人负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是控制人口的最有效制度,认为公有制会导致普遍贫困,贫困救济则会创造更多的贫困人口。
              --改编自魏忠《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相似社会背景是什么?
            • 4.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仁义、法治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 5.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的是(  )
              A.争功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 6. 2011年物价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温总理在答记者间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了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7.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史上,墨子首先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首先替人类的共同生活作合理的新规划。”下列观点体现了墨子为人类共同生活规划的是(  )
              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B.若使人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C.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D.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哲学家的思考普遍“集中在社会性和政治性人的考察上”,请列举两位思想家及主张加以说明。
              (2)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3)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先进阶级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人的解放”的价值认识。
            • 9.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 10. “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代的(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