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什么是工业4.0?“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结合以下图片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
              C.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
              D.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 2. 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1)请完成下列填空。
              领 域成     就
              古典音乐德国贝多芬为纪念拿破仑•波拿巴而创作的①    
              是其代表作之一。
              科学理论1848年,②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技术变革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③    
              以 ④    为动力,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⑤    
              成功。
              材料二:2014年3月正在日本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9日在东京发表演讲时指出,正视历史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中尤为重要,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
              (2)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指出德国在这次战争中所犯的罪行并用史实各举一例说明。请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国际社会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没有……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黄永祥《不要忘记德国》
              (3)概括材料三中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时代(1949年当选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1963年告别政坛)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创造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  在疆域辽阔和国势鼎盛两方面,汉代中国都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驾齐驱。--伯恩斯、拉尔夫合著《世界文明史》第Ⅰ卷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和罗马帝国统治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4分)从世界地位的角度理解材料二。
              材料三  漫画(图2)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与漫画图2反对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材料四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3)。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00年到1900年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迅速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五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尼克松访华前的欢送仪式。尼克松说:“尊敬的副总统、国会及内阁成员,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新闻记者们,这几天来他们向全世界传递着白宫的信息,这正如我7月15日在这里的演讲一样,我宣布了这次(去中国的)访问,这次是和平之旅。我们不奢求通过一周的谈判,扫清中美几十年来的外交中的障碍。十月份在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中说到,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应该阻止中美在外交上达成共识。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做得是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如果这次访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将会变得更安全,尤其是那边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我希望后人会用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那块纪念碑上写的‘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用这句话把我的这次里程载入史册。谢谢,再见!”--档案解密1972(五)
              (4)根据材料五和你所知,指出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的有利条件,并用后来的史实证明中美两国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法国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1879年德国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79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国的产品
              1882年美国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在网络
              1890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的产品
              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7年德国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
              材料二  
              1865年4月9日,持续四年之久的美国内战,以北方获得最后胜利而告结束,美国重新恢复了统一。……从1859至189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由18.8亿美元增至114.07亿美元,增加近5倍。……轻重工业的比重,1860年为2.4:1,1900年已改变1.2:1……工农业的比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889年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约2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地域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托拉斯”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及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的影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参照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
              年份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4.3%3.2%4.8%
              1973-19752.4%5.3%9.4%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整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把故事从春秋战国改编到元统一中国,把晋国的赵家故事改为宋末元初的大臣张惕舍命救皇子。《赵氏孤儿》讲的是忠、信、仁、义,《中国孤儿》则是赞扬儒家思想代表的文明是如何征服野蛮。伏尔泰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孤儿》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书云《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论”》(《南方周末》2011年5月19日)
              材料二: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开发帝国潜在的资。……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吗?……发展“物质文明”就意味将具备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成果。包括以蒸汽机和电力所创造的各种奇迹。……物质文明是自己发展起的,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经过长期协调,缓慢的发展起的?引入投票箱,就能使中国成为民主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吗?如果中国不想创造西方那样的条件,她就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也不能发展更多的物质文明。这些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道德的。
              --(美)陈瑟•史密斯(1872年华传教士)《中国人的性情》
              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教世良方。在西方人看,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孔子道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密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中国“发展物质文明”应该创造哪些条件?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西方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
              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
              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
              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
              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
              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
              (3)结合近现代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联系的相关史实,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 8. “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材料二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欧美之间联系已日益密切。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样论述:“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在《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写道:“当19世纪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是踏上了一条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美国崛起后又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0.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包括 ①牛耕的出现 ②蒸汽机的改良 ③电动机的出现 ④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