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理解。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森林,密密层层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而橘黄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     ]”标出来,读一读,并填空。
              (1)第一句把(  )比做(  ),把(  )比做(  )。
              (2)第二句把(  )比做(  )。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2)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  )(  )(  )等景物,写出了天山的美。
              3.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____”画出来。
              5.将“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总要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里去团聚。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不知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   )水浒传(   )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   )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那些好汉的个性(   )那些复杂的内容(   )全搞不清楚(   )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两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可是伯父已经死去九年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冠李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空缺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3.读句子选择正确的一项。
                   (1)伯父笑着说的“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伯父夸自己的记性好。     
                   B.表面是夸自己,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C.伯父是一位很有幽默感的人。     
                   D.伯父的话使“我”很惊讶。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了 
              [     ]

                   A.“我”感到伯父是在赞扬他自己。    
                   B.“我”觉得伯父记性好,而“我”的记性差。  
                   C.“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伯父对“我”读书学习的关心。     
                   D.“我”并不明白伯父说的话的意思。  
              4.请你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是父亲对________的议论。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子等“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说,父亲的话里也暗含着“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用”。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欢乐岛。(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怀感恩重建家园

                鱼儿感谢海洋,因为海洋给了它遨游的舞台;
                鸟儿感谢蓝天,因为蓝天给了它飞翔的舞台;
                马儿感谢草原,因为草原给了它驰骋的舞台;……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四川的几个曾经繁华的城镇变成了一片废墟。短短的几分钟,高楼被夷为平地,他们的家,他们的家人仿佛像过眼云烟一样,就这样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一切都是那么突然,丝毫不给人们准备的时间,一切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房屋,看着从废墟之中伸出来一只只无力的,或许早已属于逝者的手,看着露出废墟的残缺不全的身躯;看着街上一排排的尸体;听着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谁能不为之动容?谁能不为之震撼?
                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摧不毁我们的意志!房屋在地震中倒下,但中国人却永远站立!
                面对这种惨象,我却看到了……
                我看到了——当解放军救起一个年仅五六岁孩子的时候,虚弱的孩子用颤抖的手对战士敬了个军礼。
                我看到了——刚刚被救起的人就加入到了救人的队伍。虽然,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至亲已经逝去,但是他们隐藏内心的泪水与痛苦,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决不能再多让一个人像他们一样失去亲人!
                我看到了——在解放军战士经过的路边,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手举着一个写着大大的“谢”字的纸牌,充满感激地望着战士们远去的背影……
                我也看到了——当开饭的时候,绵阳的大街上会出现许多义务的送饭车,送饭的是住在山上的村民,他们无私地贡献出自己家里的存粮与地里的菜,免费地供给城市里没有饭吃的人们。当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只是说:“在农村,家没了还有饭吃。但在城市,家没了,一切都没了。总不能让活着的人再受罪啊!”
                我也看到了……
                一块纸牌,虽不精致,却深深地表达了灾区人民炙热的感恩之心;
                一个军礼,虽不标准,却充分表达了孩子从内心发出的感恩之情;
                一顿饭菜,虽不丰盛,却体现了受灾的人,感恩生活,无私奉献的感恩之意……
                我相信,每个人都充满感恩之心,四川人民一定会走出心灵的阴影,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更加美好的家园!不,不仅是我,全国十三亿的同胞都相信你们!!!
              1.抄写文中画短线的词语。(共8个)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
              3.解释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谁能不为之动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种惨象,我却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块纸牌,虽不精致,却深深地表达了灾区人民炙热的感恩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本文很多句子和段落都采用了(  )修辞方法。
              [     ]

              A.对比  B.对偶  C.排比  D.比喻
            • 5. 阅读理解。
                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什么比语言更重要的了。法国作家都德有一句名言:“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有一则萨尔瓦多谚语说:“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竭力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神圣、庄严、崇高和纯洁。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法国每年都要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广告人,以成语——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语言实践锤炼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汉语言之奇葩充当广告词。借用成语本身已具有的知名度,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此获得效益。例如“咳”不容缓、坚持不“泻”、“鳖”来无恙、“骑”乐无穷、默默无“蚊”……是对汉字艺术的自我贬损和破坏。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为祖国的语言感到骄傲时,更要维护她的尊严、纯洁和健康。
              1.短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名言来说明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
              2.法国每年都举办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短文中的“广告成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中提到的窜改成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名小学生,你应该为维护我们民族语言做些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理解。


                冬天匆匆地接了秋天的班,带着它给大自然的礼物,来到人间。
                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了每个角落,就是晴朗无风的时候,天也是干冷的。人们在室外即使只待一会儿,也会“面红耳赤”,赶紧回家去了。
                光秃秃的树枝可怜巴巴地指向苍天,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终于支持不住,倒下、干枯,或在空中飘荡,或被埋进土壤,原野上是一望无际的土黄色。
                看,风起了。起初一缕轻烟,从地平线上升起。它轻轻地拍打着雪白的窗纸,像在有节奏地唱歌;它轻轻地摇曳纤细的树枝,帮助摘下最后一片树叶。它的力量在膨胀。终于,它愤怒地抓住树干,死命摇晃;它推开了没有关紧的门窗,“哗——啪——哗——啪,像惊涛拍岸。此刻,风像一位突然反目为仇的朋友,又像一个正歇斯底里发作的疯老头。看到这情景,正在晒太阳的小猫咪会“噌”地蹿到屋里去……
                看,下雪了。蒙蒙的天空重现了夏天雷雨前可怕的景象。不知什么时候,雪花飘落了下来。团团雪花随风旋转,像一个个身着白色薄纱的娇小姑娘在舞蹈。大雪下,高耸的山峰像须发皆白的老神仙,那么威严;树枝上挂满亮晶晶、毛茸茸的雪花,树皮上的皱纹也被雪填平了。小猫咪又偷偷地跑过来,在坦荡如砥的雪地上,印上几朵小梅花……
                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花香鸟语,没有夏天壮观的电闪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春夏秋冬,各有神采,要不大自然怎么会有四季的交替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面红耳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机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目为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紧紧围绕冬的哪两个事物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4自然段,说说作者笔下的风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用“________”画出相应的句子。
              5.文章的结尾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一只假眼  


                     在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平时很吝啬,对待穷人更是毫无同情心,心肠非常狠。  
                     一次,他的左眼坏了,便去医院装了只假眼。看上去倒跟真的一样,不知内情的人根本觉察不出来,为此,这位富翁相当得意,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眼睛如何了得,还要别人猜猜他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     
                     一天,他碰到马克·吐温,对着眼前这位全美著名的作家,他又吹开了,他故意问道:“你知道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猜猜看。”说完,得意洋洋地看着马克·吐温,仿佛在说,你是永远也猜不到的啦!     
                     马克·吐温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用手指了指他的左眼,大声说道:“这只,这只左眼肯定是假的。”百万富翁听了,大吃一惊,得意的神情一扫而光,他惊讶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是什么?”    
                     马克·吐温轻蔑地回答说:“我看来,只有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1.短文已用“‖分成两部分,简要写出两部分的大意。    
                   (1)                                                                                     
                   (2)                                                                                    
              2.马克·吐温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那位百万富翁的左眼是假的?你能简单地写出他判断真假的依据吗?
                   右眼:                                                                                                   
                   左眼:                                                                                                    
              3.你觉得马克·吐温是个怎样的人?
                                                                                                                                                              
            • 8.
              一朵蒲公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gǔn guā làn shú____                ,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yì gān èr jìng____                  。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特别在看见原来属于我的“王子”由另外一个女同学扮演时,更是令人伤心!‖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坐在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这些草都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她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zhēng qí dòu yàn____            的方式,对吗?”她ruò yǒu suǒ sī___                 地问我。    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孩子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母亲十分动情地说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  王子  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     我眼睛一热,qíng bú zì jīn____                 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    
                    “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讲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我信心倍增。     
                     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    
                     我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的两面纸中间,并压平。‖     
                     现在,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词语。 
              2.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用“‖”分成四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4.“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什么事使“我”难过?从哪里看出老师的话很“委婉”?
                                                                                                                                                                     
              5.“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我”为什么至今还珍藏着那朵小蒲公英?
                                                                                                                                                                    
            • 9.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花房附近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 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⑧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⑨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⑩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重要),才可以让他们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尽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答题。   
                   ①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呢?文章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可以填上这样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同学们“惊讶”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惊讶”又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林清玄

                     ①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您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您的降临,您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     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    不要下雪    不要地震    不要干旱    不要有冰雹  不要有虫害    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     总是不能如愿    农夫说    
                     ④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⑤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⑥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                  ,等待收获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获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                                       ?”    
                     ⑨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给文中第③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风调雨顺”的意思。
                                                                                                                                                
              3.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四字词语。
              4.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之间。  
                  上帝接过话茬:“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5.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
              6.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                                                         。  
                   如果人没有任何考验,就                                                     
              7.读了本文后,你突然明白了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