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纵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无损者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吾不能以十万之众而受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5)用“/”点断下列语段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 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捷,字符凯。原籍维扬;先世仕辽,因家焉,遂为义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强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畴异之,擢为偏裨。
                  国初,随大师入闽;以材勇异等,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山寇起,率师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标中军副将;搜军实、严斥堠,边境以宁。调江南督标副将。援剿两广,行次铜陵,诸劓金、王彭泽伪官兵,以功晋九江总兵官;恢复江西诸郡,与广东师会。恢复潮州城,随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东,皆有御寇定边懋勋,而于闽漳绩尤着。
                  顺治甲午,海寇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总兵官,至則所当无勍敌。军抵漳浦,寇闻风奔窜。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民赖以安,屹为海滨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复煽,据厦岛为巢,时出偏师蹂躏漳、泉间;复奉命督师入闽。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遂长驱先复惠安县,解泉围。乃疾驰至漳,与启圣议破策。是冬,克江东桥、万松关。己未春,寇据险立巢;捷绝其粮道,俟其困,帅师击之。贼溃,焚其舟,擒伪将,斩馘无数。庚申二月,贼分据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联络,以拒我师。捷出奇计捣之,令首尾牵制,难以兼顾;乃会师攻复海澄,复分三路进剿厦岛,击沉贼舰不可胜计。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捷用兵如神,驭下威惠兼济;而于民间疾若,尤加意抚绥。故所至,将卒用命,黎庶乂安;远近感慕。漳民为像祠之浦邑、建书院曰“怀德”,以永甘棠之爱云。
                  曾孙景素,巡海汀漳龙道;今任山东巡抚。
              (节选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B.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将军
              C.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D.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官,明清两代的武职官名。国家如遇到战争,则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调卫所军﹐由其统率﹐战事结束后﹐交回所佩将印﹐军队各回卫所。
              B.郡,古代行政区域,始建于战国时期,秦代之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所以有“郡县”之称,明清时期,又渐渐改称为“府”。
              C.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一点与庙有些相似。后来也常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是不能为活人修建祠。
              D.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为名,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年,杨捷跟随大军进入福建,因为他的才华与  一--胆识异于常人,于是被上级授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的官职,得到上级的认可。
              B.顺治甲午年间,杨捷奉命讨伐来犯的海盗,所到之处,敌人闻风逃窜,百姓也能够安定生活,杨捷因此晋升为九江总兵官。
              C.在接到姚启圣的求援书信之后,杨捷并未直接率兵救助,他认为先化解泉州的危机才是正确的做法,于是率军收复惠安,急救泉州。
              D.漳州的百姓为杨捷修建祠堂,并修建“怀德”书院,表现出当地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側面说明杨捷在任时期的杰出贡献。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                                       
              ②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    
            • 3.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中的“论”是__________的意思,“语” 就是语言。《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根据提示,补充《学弈》,并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加粗字的意思分别是:
            之: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
            3.请写出画“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弈》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园地。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按原文填空。
            2.说说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日始出时人近。(       )     
            (2)孔子不能也。(       )
            3. 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使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_
            (2)思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弗若与______________   
            (4)非也_______________       
            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古文阅读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此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加粗词的意思。
            及:______________
            沧沧:____________
            3.想一想:当两小儿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后,孔子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张乖崖崇阳令(      )   
             ②乖崖命之(     )   
             ③能杖我(     )
            2.解释文中加粗的“自”。   
             ①一吏库中出(       )    
             ②仗剑下阶斩其首(      )
            3.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    
            诘之,乃库中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就文章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文言文阅读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管庄子将刺(      )           
            (2)管与止曰(      )   
            2.翻译下列句子。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个成语概括文中这句话的意思。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