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lún)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mó)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kuà)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bó)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崖(   )壁    威风(   )(   )    惟(   )惟(   )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声音延长    B.转折    C.解释说明    
              3.用“____”在文章中分别画出第2,3,4自然段中心句。    
              4.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  
              5.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理解。
              荷花

                ①星期天,我们全家到公园去观察荷花。走进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那美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布满了晶莹的水珠。粉红色的荷花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开的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手扶着池边的栏杆,欣赏着美丽的荷花。这时,爸爸说:“大家喜欢荷花,谁能说出荷花的好处?”
                ③我说:“荷花很美,它泥里的茎——莲藕可以吃。”
                ④弟弟说:“荷花香,莲蓬子也可以吃。”
                ⑤爸爸说:“荷花的好处的确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荷花(  )生长在污泥里,(  )开出的花是那样清爽干净,它不怕污泥,而在污泥中勇敢地生长着。”
                ⑥我说 那么荷花最可贵的是出污泥而不染了
                ⑦对 爸爸接着说 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 (  )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 多么复杂的环境中 (  )要坚持正义 保持高尚的品格 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
                ⑧我们一边谈论,一边思索,渐渐地离开了荷花池。爸爸的话我永远不能忘记。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  ) 高贵——(  ) 坚持——(  )
              2.给⑥⑦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
              4.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出生动的语句,将短文补充完整。
              5.“出污泥而不染”是什么意思呢?在短文中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用横线画出来。
              6.你还知道哪些人是文中“爸爸”所说的那种人?写出3~5人并简要列出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一边谈论,一边思索”,这时,“我”会思索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读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有一年冬天,快下雪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在深山密林里露营,许多战士还没有穿上棉衣。
                一天,杨靖宇司令把供给部长请来,问他说:“棉衣的问题怎么样了?”
                “敌人封锁很严,买不到布,棉衣的问题一时还不能解决。”供给部长为难地说。
                “我们商量商量领棉衣的事。”杨司令笑着说。
                “领棉衣?司令,到哪里去领?”供给部长高兴了。
                “你会唱歌吗?”杨司令问。
                “唱歌?”供给部长愣住了。他不明白,司令为什么提这个?领棉衣与唱歌有什么关系呢?
                杨司令笑着说:“不是有这样的歌词吗?‘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告诉你吧,今天得到情报,敌人明天要从朝阳镇运出一百多辆大车的东西,有棉衣,有白面。咱们打伏击去。”   
                供给部长高兴得跳起来,急忙组织运输队去了。     
                黄昏时候,部队集合了。杨司令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报告一个好消息……领棉衣去!现在出发。”     
                大家听说是去领棉衣,个个非常高兴。     
                杨司令接着说:“这一回领棉衣,要用枪炮去领啊!”     
                战士们领会了司令的意思,纷纷要求承担突击任务。     
                杨司令带着队伍出发了。     
                第二天早晨,二百多个敌人押着一百多辆大车,大摇大摆地在公路上出现了。战士们埋伏在公路两边,看见敌人,恨不得一步冲上去。可是杨司令有过命令,他的指挥枪不响,任何人不准行动。     
                突然“砰砰砰”三枪,公路两边的战士一跃而起,冲了上去。敌人虽然不少,可是经不住这突然伏击。敌人听见枪声就乱起来了,像没头苍蝇似的,东碰西撞。战斗打了半小时,就把敌人全部消灭了。    
                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唱着:“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画出来。
              (nán nàn)  供(gěi jǐ)  担(chén chéng)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跃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义词。
              集合——(  ) 黄昏——(  ) 埋伏——(  )
              5.这支部队遇到了什么困难?杨靖宇将军想到了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两次提到的歌词有什么作用?你知道这是哪首歌的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荷花 

                      星期天,我们全家到公园去观赏荷花。走进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那美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像
              ____,上面布满了晶莹的水珠。粉红色的荷花箭____,盛开的荷花____。     
                      我们手扶着池边的栏杆,欣赏着美丽的荷花。这时,爸爸说:“大家喜欢荷花,谁能说出荷花的好处?”    
                     我说:“荷花很美,它泥里的茎——莲藕可以吃。”     
                     弟弟说:“荷花香,莲蓬子也可以吃。”  
                     爸爸说:“荷花的好处的确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荷花(    )生长在污泥里,(    )开出的花是那样清爽干净,它不怕污泥,而在污泥中勇敢地生长着。”     
                     我说:“那么荷花最可贵的是出污泥而不染了?”     
                   “对!”爸爸接着说,“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    )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    )要坚持正义,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入。”
                     我们一边谈论,一边思索,渐渐地离开了荷花池。爸爸的话我永远不能忘记。     
              1.在文中迅速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洁—(    )    高贵—(    )    坚持—(    )   
              2.在短文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出生动的语句,将短文补充完整。   
              4.“出污泥而不染”是什么意思?在短文中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哪些人是文中“爸爸”所说的那种人?写出2—3人并简要列出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但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变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     
                     (     )不同意抄身(     )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着脸说(     )是的(     )我反对抄身(     )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我没有偷金币, 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了,人们一个个把口袋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万分内疚。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滞呆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1.结合上下文解释成语。
              兴致勃勃:                                                                
              谈笑风生:                                                                
              不翼而飞:                                                                
              众目睽睽:                                                                
              2.将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短文所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主要人物又是谁?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中心事件:                                                                  
              主要人物:                                                                  
              性格特点:                                                                   
              5.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     ]

              A.以人物为线索——格兰汀   
              B.以事物为线索——一枚古金币   
              C.以事物为线索——寻找古金币   
              D.以感情为线索——后悔内疚 
              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她)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头    发鬈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 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微不足道:                                                                                                                       
                 (2)难以估量:                                                                                                                       
            2.给第⑤⑥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4.在第⑧自然段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5.从全文看,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                                                                          
            6.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     
            7.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在方框中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呢?为什么?请用一段话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蚂蚁

                 和往日一样,我一边看书一边记笔记,突然,一只小蚂蚁顺着我的小腿慢慢地爬了上来。它走一走,停一停,东张西望,当觉得安全时便越过膝盖的“丘陵”,登临书的“峭壁”,攀上“五指峰”,竞爬上了我写字的笔尖。我写,它爬。    
                 这简直是对我的极大(嘲笑    嘲弄    侮辱)。我心想:就算我的字写得不好吧,可总比你蚂蚁强啊!真想用笔做刀结束它小小的生命。可转念一想:它这么小,可能出世不久,还是第一次单独行动,不知深浅,就死在我的手里了,未免太可 怜。还是把它赶跑为上策。怎么赶呢?语言,它自然不懂;用指头捻,它又太小, 弄不好会误伤了它。想来想去,有了,给它一阵风吧!我吹了一口气,它还是不愿走,(坚强     勉强     顽强)地用小爪抓着纸面,依然在那里。我使劲吹了口气,给它一阵“台风”,(竟然  果然  突然)吹跑了。四处寻觅,没有找到它。我又开始写 字,把这小东西忘了。    
                 正当我专心地写着,突然感到腿肚上有些痒。哟,又是那小东西在捣蛋!它不再走走停停,也不再东张西望,而是大模大样地往上爬。当它刚从书的“峭壁” 上露头,全身还没有爬上来时,我就给了它一阵“台风”,送它到“九霄云外”去了。     
                 没想到,不一会儿,它竟第三次爬回来。当我发现它时,已经快攀上“五指峰”,正绕过“中峰”顽强地向“主峰”进发。它这次离我很近,可以仔细打量它一 番:全身没有半粒大米粒长,黄褐色,前边有两根须状的触角,六只小爪爬来爬去,跑起来倒蛮快,而且无论怎样光滑的地方都可以上去。你看,它不仅攀上了“五指峰”,而且连那金碧辉煌的“钢笔塔”都没有使它却步。     
                 我静静地看着,默默地想着:这小小的生命竞如此顽强,不登顶峰,绝不止步! 它终于完成了使命,也许想家了吧,它又(悠然    悠闲     清闲)地爬下“五指峰”,渐渐离我而去,它越爬越远,隐隐地成了一个小斑点。可这小东西,在我眼里却渐渐地大了起来。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根据下列句意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成语。 
          (1)形容到处张望或有所期待地向四周寻找察看。(                        )  
          (2)形容自以为了不起,旁若无人的样子。(                       )   
          (3)形容极高极远的地方,也比喻事情无影无踪了。(                         )  
          (4)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华丽精致,光彩夺目。(                      ) 
          3.用“    ”在文中画出对小蚂蚁进行描写的句子。 
          4.文中几次提到小蚂蚁爬向“我”?“我”是怎样把它赶跑的?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为什么说蚂蚁在“我”眼里渐渐大了起来?
                                                                                                                                                                      
        • 8.
          折断翅膀的鸟

                  瘦弱,忧郁,垂着空空的两袖,一个少年站在上海儿童福利院的大门口,显得格外大的眼睛仰望着云层厚重的天空。几只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站在电线上,像刚刚打开的五线谱, 美妙的音乐似乎要从那里飞出来。少年冲着鸟儿喊了一声,一只鸟扑楞一下飞了起来,落到了最高的一根电线上。少年渐渐垂下了头,明亮的眼睛不再明亮。   
                 九岁,还是别的孩子依偎在妈妈身边的时候,可他却失去了家,整日待在福利院里。虽然许多小朋友,可大多是智障残疾儿,像他这样失去双臂、智力却正常的孩子只有他一个。 他很孤独,也很早熟。     
                 在福利院,我看到许多孩子走路歪歪斜斜,话也说不囫囵,独有他乖乖地坐在那里,把右脚伸到桌子上,用两只脚趾头夹住笔,用左脚跟按住纸,在一笔一画地画画儿。老师领着我走到他前面,他也不不抬头。一会儿,只见纸上出现了一只张开翅膀的鸟,向着太阳飞去。老师告诉我,起先他洗脸、吃饭都要靠阿姨帮助。长到七岁时,他开始学习用脚夹住牙刷刷牙, 夹住筷子扒饭,有时累得满头大汗,还吃不到一口饭。别人都吃完了,他还在一口一口地扒,定然不让阿姨帮助。慢慢地,他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在美术课上,他开始接触到许多绘画书。那些飞翔的鸟儿,高远的天空和密密的森林,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他如醉如痴地沉湎(miǎn)于画海里。他喜爱飞鸟,喜爱天空,喜爱一切明亮的图画。他可以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常常临睡时还拥着一本画书在看。为了便于画画儿,他把椅子垫高,使腿和桌面保持一个舒适的角度。开始,他的脚趾很僵硬,不听使唤,一用力蜡笔就滑落了,把画纸弄得一团糟,自己也急得直出汗。老师过来想帮他拿起来,可他满眼噙着泪,冲着老师摇摇头,自己弯下细长的脖子,用嘴叨起笔,放到脚趾间,继续画。     
                 一位女老师对我说:“这么聪明的孩子,命运却对他不公,让他失去了双臂,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他从不抱怨,从不要别人帮助,一定要自己去做,有时我们看得眼泪都忍不住落下来了。我想他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个人才,也许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在图画室里,我看他用脚趾夹住蜡笔画了一个大太阳,一只飞鸟迎着阳光飞去。我临走时,他把这张画儿送给了我。     
               “长大了,你想干什么?”     
               “想当画家”    
               “你一定能成。”  
                 他指着画儿上的大鸟,告诉我:“它没有翅膀……”     
               “没有翅膀,也能飞,因为你有比手臂还灵巧的双脚。”     
               “谢谢你。”     
                 他送我到大门口。望着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于是我记住了他的名字—一一杨杰。     
                 十几年后口在郑州口我接到口上海少年报口编辑部寄来的报纸口随意翻看口眼光触到一则消息口青年画家杨杰的作品口在日本的一次国际画展上获得了大奖口杨杰! 这个名字使我想起了站在儿童福利院门口的失去双臂的孩子。再看下去,果然是那个杨杰,他长大了,如愿以偿了,成了画家。文中介绍了他的事迹,也提到他在上海儿童福利院度过的童年。     
                “折断翅膀的鸟也能飞起来!”我想起了他小时候的幻想,想起了他瘦小的身影,想起了他忧郁而充满渴望的眼神,在心里默默祝愿他飞得更高更远。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沉湎:                                                                  
               出类拔萃:                                                                         
          2.在文中的“口”中加上标点符号。 
          3.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习题。   
               (1)“他如醉如痴地沉湎于画海里”,“画海”是个比喻,生活中这样的比喻还很多,比如:树木多我可以称之为                      海,花多我们可以说             ,你还知道有“海”字的比喻吗?(词、句各写一个)   
                                                                                                                                       
              (2)“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4.你觉得杨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感悟出来的?请分别写出来。
                                                                                                                                                         
          5.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折断翅膀的鸟也能飞起来”是怎样理解的?
                                                                                                                                                         
        • 9.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着打糕,(       )着炮火,(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并用这个词语造句。  
          (1)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  
          (2)造句: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3.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大娘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10. 阅读理解。
          松树的遗书

                 一棵老松树死了,动植物们都来悼(dào)念它,兔子妹妹发现树枝上有一封遗书,便看了起来: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棵活了九百年的树,大家一定认为我是老死的,其实我的死是人类一手造成的。
                 首先,土壤( rǎng)遭受污染。一千年前,这里曾经是 一个草木茂盛的大草原。但是近一二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放牧,使土地沙化,有些地方还打上农药,土壤变成有害土壤,草原大片大片地在地球上消失,树啊、花 啊都别想活了。我(       )生命力强,(       )也招架不住土壤的污染。植物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远离有害土壤,不然就要送命了。 
                 其次,天空中的空气遭到污染。人类把废气、浓烟排放到天空,天空没有以前那样蓝了,天上的小鸟、大雁也少了许多,现在人们还用什么叫电冰箱的电器,里面的氟(fú)利昂,导致天空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到我们身上会使我们得病的,何况你们飞行的鸟类。鸟类朋友们,你们要到臭氧层没有遭受破坏的地方去。 
                 最后,水质受到污染。人类的工业废水,没经过处理就倒进河里,河水变浊、变臭,鱼、虾无法生存,鱼弟弟,你要尽快告诉你的同伴,叫它们到河水清澈的地方去吧。 
                 你们快走吧!人类破坏环境的速度不断加快,(       )你们再不逃,到那时候(       )会没命的。
                于是动植物们开始收拾东西,正准备走,突然又停下 了。它们在思索:“家该往哪儿搬呢?”  
          1.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茂盛——(       )招架——(       )
                清澈——(       )思索——(       )
          3.短文中写了(       )、(       )和(       )受到了污染。  
          4.  我从“家该往哪儿搬呢?”这句话中体会到了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