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②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纵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无损者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吾不能以十万之众而受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5)用“/”点断下列语段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mào):昏乱,糊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其怨我甚意:猜想
              B.余然后卷而叹废:废弃
              C.自恨人之浅也期:看待
              D.又念昔日定国余于彭城过: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小雅》怨诽不乱秦强赵弱,不可不许
              B.定国不我怨臣死不避
              C.又病止酒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是以犹止礼义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3)以下几句话,分别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B.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③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也。幼 ,少好射猎,轻率勇果,结群小而为劫盗。从叔元庆、范镇等坐法寿被州郡切责,时月相继,宗族甚患之。弱冠,州迎主簿。后以母老,不复应州郡之命。常盗杀猪牛,以共其母。招集壮士,常有百数。
                  母亡岁余,遇沈文秀、崔道固起兵应刘子勋。明僧暠、刘乘民起兵应刘彧,攻讨文秀。法寿亦与清河太守王玄邈起兵西屯,合讨道固。玄邈以法寿为司马 ,累破道固军,甚为历城所惮。加法寿绥边将军、魏郡太守。子勋死,道固、文秀悉复归彧,乃罢兵。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
                   会弟 崇吉在升城,为慕容白曜所破,母妻没于白曜军。崇吉奔还旧宅。法寿与崇吉年志粗相谐协,而亲则从祖兄弟也。崇吉以母妻见获,托法寿为计。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白曜遣将军长孙观等自大山南入马耳关,军入城,诏以法寿为平远将军,与韩骐驎对为冀州刺史,督上租粮。         以法寿从父弟灵民为清河太守,思顺为济南太守,灵悦为平原太守,伯怜为广川太守,叔玉为高阳太守,叔玉兄伯玉为河间太守,伯玉从父弟思安为乐陵太守,思安弟幼安为高密太守,以安初附。
                  及历城、梁邹降,法寿、崇吉等与崔道固、刘休宾俱至京师。以法寿为上客,崇吉为次客,崔刘为下客。法寿供给,亚于安都①等。以功赐爵壮武侯,加平远将军,给以田宅、奴婢。性好酒,爱施,亲旧宾客率同饥饱,坎壈常不丰足。毕众敬等皆尚其通爱。太和中卒。赠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敬侯。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房法寿》,有删改)     【注】①安都:薛安都,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B.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C.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D.法寿既不欲/南行恨道固逼切/又矜崇吉情理/时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遂与崇吉潜/谋袭灵宾/克之/仍归款于白曜以赎母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文中指前者。与此相对的“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司马,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后来也指遭到贬谪及闲散官员。
              C.从,表示堂房亲属,是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文中的“从弟”指的便是堂弟。
              D.谥,指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评给的称号,普通的士大夫死后不具备拥有谥号的权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法寿年少时做事轻率,却非常有胆量。他喜好射猎,还曾经纠集一些不良少年为非作歹。
              B.房法寿孝敬母亲。他不惜违法偷盗猪羊来侍奉母亲,并愿意为母亲辞去州府委任的官差。
              C.房法寿指挥作战有力,其家族受到朝廷重用。他的军队震慑敌军,家族有多人担任太守。
              D.房法寿生性豪爽,在朝中受到无人能比的优待。他与人同甘共苦,大家都同他友好往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叔元庆、范镇等坐法寿被州郡切责,时月相继,宗族甚患之。
              ②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 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 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注】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②覃恩:广施恩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B.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C.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D.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宗尹年轻有为,勇于进谏。他不满而立之年就担任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重要官职,还曾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被多次贬黜。
              B.范宗尹才智过人,善于借鉴。为扶植地方武装力量抵抗金军,他上奏借鉴藩镇之法,得到皇帝批准,并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宰相。
              C.范宗尹常徇私情,用人不善。他担任宰相,重人情,轻法度,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腐残暴之人,并包庇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官员。
              D.范宗尹宦海沉浮,权变不足。他向皇帝提请举行讨论之事,本来已经获得秦桧的赞同,后来反遭秦桧背弃和排挤,最终罢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②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捷,字符凯。原籍维扬;先世仕辽,因家焉,遂为义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强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畴异之,擢为偏裨。
                  国初,随大师入闽;以材勇异等,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山寇起,率师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标中军副将;搜军实、严斥堠,边境以宁。调江南督标副将。援剿两广,行次铜陵,诸劓金、王彭泽伪官兵,以功晋九江总兵官;恢复江西诸郡,与广东师会。恢复潮州城,随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东,皆有御寇定边懋勋,而于闽漳绩尤着。
                  顺治甲午,海寇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总兵官,至則所当无勍敌。军抵漳浦,寇闻风奔窜。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民赖以安,屹为海滨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复煽,据厦岛为巢,时出偏师蹂躏漳、泉间;复奉命督师入闽。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遂长驱先复惠安县,解泉围。乃疾驰至漳,与启圣议破策。是冬,克江东桥、万松关。己未春,寇据险立巢;捷绝其粮道,俟其困,帅师击之。贼溃,焚其舟,擒伪将,斩馘无数。庚申二月,贼分据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联络,以拒我师。捷出奇计捣之,令首尾牵制,难以兼顾;乃会师攻复海澄,复分三路进剿厦岛,击沉贼舰不可胜计。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捷用兵如神,驭下威惠兼济;而于民间疾若,尤加意抚绥。故所至,将卒用命,黎庶乂安;远近感慕。漳民为像祠之浦邑、建书院曰“怀德”,以永甘棠之爱云。
                  曾孙景素,巡海汀漳龙道;今任山东巡抚。
              (节选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B.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将军
              C.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D.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官,明清两代的武职官名。国家如遇到战争,则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调卫所军﹐由其统率﹐战事结束后﹐交回所佩将印﹐军队各回卫所。
              B.郡,古代行政区域,始建于战国时期,秦代之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所以有“郡县”之称,明清时期,又渐渐改称为“府”。
              C.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一点与庙有些相似。后来也常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是不能为活人修建祠。
              D.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为名,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年,杨捷跟随大军进入福建,因为他的才华与  一--胆识异于常人,于是被上级授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的官职,得到上级的认可。
              B.顺治甲午年间,杨捷奉命讨伐来犯的海盗,所到之处,敌人闻风逃窜,百姓也能够安定生活,杨捷因此晋升为九江总兵官。
              C.在接到姚启圣的求援书信之后,杨捷并未直接率兵救助,他认为先化解泉州的危机才是正确的做法,于是率军收复惠安,急救泉州。
              D.漳州的百姓为杨捷修建祠堂,并修建“怀德”书院,表现出当地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側面说明杨捷在任时期的杰出贡献。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                                       
              ②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    
            • 7.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后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后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魏了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B.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C.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D.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了翁聪明颖悟,从小才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每天记诵千言,因此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就能写《韩愈论》,并且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他写策论反对当权宰相韩侂胄开拓边疆的主张,指出不可仓促对金国用兵,而应该大力搞好国内建设。
              C.魏了翁恪尽职守,关注百姓生活。考中进士出任官职时便尽心竭力,任职汉州时,教化风俗,尊敬老人,探视学宫,政绩远近闻名。
              D.魏了翁心系朝廷,深受皇上喜爱。他政绩卓著,屡有提升;晚年患病,依然忧心国事,口授遗表,赤诚感人,死后获赠尊称、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②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熙古,字义淳,宋州宁陵人,唐左仆射仁轨十一世孙。祖实进,尝为汝阴令。熙古年十五,通《易》、《诗》、《书》.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讳,不举进士。后唐长兴中,以《三传》。时翰林学士和凝掌贡举,熙古献《春秋极论》二篇、《演论》三篇,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清泰中,骁将孙铎以战功授金州防御使,熙古为从事。晋天福初,铎移汝州,又辟以随。熙古善骑射,一日,有鸮集戟门槐树,高百尺,铎恶之,投以瓦石,不去,熙古引弓一发,贯鸮于树。铎喜,令勿拔矢,以旌其能。后二岁,铎卒,调补下邑令。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永兴、渭桥、华州诸仓制置发运。仕汉,为卢氏令。周广顺中,改亳州防御推官,历澶州支使。秦、凤平,以为秦州观察判官。
                  太祖领宋州,为节度判官。即位,召为左谏议大夫,青州。车驾征惟扬,追赴行在。建隆二年,受诏制置晋州榷矾,增课八十余万缗。乾德初,迁刑部侍郎、知凤翔府。未几,移秦州。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转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岁余,以足疾求,拜户部尚书致仕。九年,卒,年七十四。赠右仆射。
                  熙古兼通阴阳象纬之术,作《续聿斯歌》一卷、《六壬释卦序例》一卷。性淳谨,虽显贵不改寒素。历官十八,登朝三十余年,未尝有过。尝集古今事迹为《历代纪要》十五卷。颇精小学,作《切韵拾玉》二篇,摹刻以献,诏付国子监颁行之。子蒙正、蒙叟。
              (选自《宋史•刘熙古传》列传第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三传》举:中举
              B.熙古为从事表:上表推荐
              C.召为左谏议大夫,青州知:掌管
              D.以足疾求解:解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B.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C.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D.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熙古知书达礼。年轻时就通晓《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对亲有礼,为了避祖父的名讳而不考进士。
              B.刘熙古擅长骑射。孙铎用瓦片石子投掷府门前槐树上的鸮鸟,鸮鸟不肯离去,却被熙古一箭射中,熙古受到了上司的表彰。
              C.刘熙古为官有方。他接受诏命管理晋州榷矾,增加收入八十多万缗钱。任知秦州时,他消除寇患。
              D.刘熙古性情淳谨。虽然官位显贵却不改朴素的生活。他深受皇帝宠爱,历任十八个官,在朝三十多年,历史上从未有过。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②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
            • 9.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①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赐:子贡名。
              (1)根据对话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孔子观点。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的“贫富观”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役未几而罢:完成
              B.县人兴于学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吾自治不耳顾:只是
              D.而者则有所不得言传:传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②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4)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