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捷,字符凯。原籍维扬;先世仕辽,因家焉,遂为义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强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畴异之,擢为偏裨。
                  国初,随大师入闽;以材勇异等,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山寇起,率师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标中军副将;搜军实、严斥堠,边境以宁。调江南督标副将。援剿两广,行次铜陵,诸劓金、王彭泽伪官兵,以功晋九江总兵官;恢复江西诸郡,与广东师会。恢复潮州城,随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东,皆有御寇定边懋勋,而于闽漳绩尤着。
                  顺治甲午,海寇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总兵官,至則所当无勍敌。军抵漳浦,寇闻风奔窜。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民赖以安,屹为海滨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复煽,据厦岛为巢,时出偏师蹂躏漳、泉间;复奉命督师入闽。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遂长驱先复惠安县,解泉围。乃疾驰至漳,与启圣议破策。是冬,克江东桥、万松关。己未春,寇据险立巢;捷绝其粮道,俟其困,帅师击之。贼溃,焚其舟,擒伪将,斩馘无数。庚申二月,贼分据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联络,以拒我师。捷出奇计捣之,令首尾牵制,难以兼顾;乃会师攻复海澄,复分三路进剿厦岛,击沉贼舰不可胜计。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捷用兵如神,驭下威惠兼济;而于民间疾若,尤加意抚绥。故所至,将卒用命,黎庶乂安;远近感慕。漳民为像祠之浦邑、建书院曰“怀德”,以永甘棠之爱云。
                  曾孙景素,巡海汀漳龙道;今任山东巡抚。
              (节选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B.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将军
              C.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D.数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闽逆/平劳瘁不支/温旨特调提督江南以便调摄/秉钺吴地前后十五年/尤多异绩/授招武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官,明清两代的武职官名。国家如遇到战争,则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调卫所军﹐由其统率﹐战事结束后﹐交回所佩将印﹐军队各回卫所。
              B.郡,古代行政区域,始建于战国时期,秦代之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所以有“郡县”之称,明清时期,又渐渐改称为“府”。
              C.祠,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一点与庙有些相似。后来也常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是不能为活人修建祠。
              D.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为名,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年,杨捷跟随大军进入福建,因为他的才华与  一--胆识异于常人,于是被上级授予山右抚标中军游击的官职,得到上级的认可。
              B.顺治甲午年间,杨捷奉命讨伐来犯的海盗,所到之处,敌人闻风逃窜,百姓也能够安定生活,杨捷因此晋升为九江总兵官。
              C.在接到姚启圣的求援书信之后,杨捷并未直接率兵救助,他认为先化解泉州的危机才是正确的做法,于是率军收复惠安,急救泉州。
              D.漳州的百姓为杨捷修建祠堂,并修建“怀德”书院,表现出当地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側面说明杨捷在任时期的杰出贡献。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漳属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毁;捷驻漳浦,庀工兴筑,既完且固。                                       
              ②时姚启圣开府于漳,插羽书请援。捷以为援漳而不先安泉,将有腹背受敌之虞。    
            • 2.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后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后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魏了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B.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C.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D.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了翁聪明颖悟,从小才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每天记诵千言,因此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就能写《韩愈论》,并且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他写策论反对当权宰相韩侂胄开拓边疆的主张,指出不可仓促对金国用兵,而应该大力搞好国内建设。
              C.魏了翁恪尽职守,关注百姓生活。考中进士出任官职时便尽心竭力,任职汉州时,教化风俗,尊敬老人,探视学宫,政绩远近闻名。
              D.魏了翁心系朝廷,深受皇上喜爱。他政绩卓著,屡有提升;晚年患病,依然忧心国事,口授遗表,赤诚感人,死后获赠尊称、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②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oac(○,3)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注】①媕婀(ān  ē):犹豫不决,缺乏主见。②中官:宦官。③骈技: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间稍自激励激励:激发,奋进。
              B.为外台之极品极品:最高级别。
              C.恂恂如懦生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D.然存者不能什一什一:十分之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不知时务疑之长太息掩涕兮
              B.多懦先之未究君之知也
              C.予得论序之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D.自举埋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雍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夸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
              B.被弹劾返家,雍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
              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不赞同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
              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文”“道”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统的价值,巧妙地评价了雍里先生创作的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夫 道 胜 则 文 不 期 少 而 自 少 道 不 胜 则 文 不 期 多 而 自 多 溢 于 文 非 道 之 赘 哉 于是 以 知 先 生 之 所 以 日 进 者 吾 不 能 测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
              ②至自谓甫弱冠人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
            • 4. 根据《孟子》1.2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统治者与民夺利,寡廉鲜耻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你可以用以下哪一组孟子的话来分别劝说、警告统治者?(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与“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C.“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与“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D.“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孟子•梁惠王下》中载: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请简要说明。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哪个成语故事十分相似?
            • 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写文章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C.振声激扬激扬:激动昂扬 
              D.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宣: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五经”指的是《诗》《书》《易》《中庸》《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C.“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D.“乞骸骨”指在封建社会,大臣因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谦虚稳重,超尘拔俗,不慕世俗的虚荣,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来因“善术学”,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在政治方面眼光敏锐,头脑清醒,手腕高明,但总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籍。
              C.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D.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各题。
                  太宗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方四岁,有书生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必能济世安民。
                  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大业中,炀帝从围中募兵赴援。太宗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虐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 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
                  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 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 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 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 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金刚走介州,太宗追之,夜驰二百里,宿于雀鼠谷之西原。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 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凯旋,太宗被金甲,陈铁骑一万、介 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高祖以谓太宗功高,乃加号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
                  黑闼既降,已而复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东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驱其小弱妇女 以实关中。太宗切谏,以为不可,遂已。七年七年,突厥寇边,太宗与遇于豳州,从百骑与其可汗语,乃盟而去
              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太宗切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九年 六月,大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 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遣裴寂告。于。南。效。。
              (节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
              B.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
              C.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
              D.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高祖”是李渊的庙号,“讳”后加“世民”是为太宗李世民 避尊者讳。
              B.“献俘”是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是向祖先禀明自己的战功,以光宗耀祖。“太庙”最早 是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宗庙。
              C.“高祖起太原”中的“起”表示李渊是从在太原出仕起家的,与“起于家”中的“起”表 达的意思一样。
              D.“告于南郊”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古代帝王在都城南郊的圆形高坛举行祭 天仪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极具军事才能和谋略,他指挥云定兴故布疑兵,让突厥不知虚实,以为援兵大至, 从而退走,解了炀帝之围。
              B.李世民有远大的志向,他料知隋朝要灭亡,早作准备,接纳和储备贤才如长孙顺德、刘弘 基等,特别是亲到狱中与刘文静图谋大事,更见至诚。
              C.李世民带兵连夜追击败走的宋金刚,没有粮食,士兵们挨饿,他两天不吃饭与士兵共度艰 难,由此可见他的带兵之术。
              D.李渊多次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原太子李建成担心被废,与李元吉谋划害死李世民,只是 还没有实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
              ②突厥寇边,太宗与遇于豳州,从百骑与其可汗语,乃盟而去。
            • 7. ①刘词,字好谦,元城人。梁贞明中,事故邺帅杨师厚,以勇悍闻。
                  ②唐庄宗入魏,亦列于麾下,两河之战,无不预焉。同光初,为效节军使,转剑直指挥使,寻以忤于权臣,出为汝州小校,凡留滞十余年。晋初,从侯益收汜水关,佐杨光远平邺都,累迁奉国第一军都虞候。时王师方讨襄阳,寻命词兼行营都虞候,襄阳平,迁本州团练使。
                  ③在郡岁余,临事之暇,必被甲枕戈而卧,人或问之,词曰:“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将来何以报国也!”及汉有天下,复为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④乾祐初,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宁江军节度使,充行营马步都虞候,命分屯于河西。二年正月,守贞遣敢死之士数千,夜入其营。皆怖惧不知所为,惟词神气自若,令于军中曰:“此小盗耳,不足惊也。”遂免胄横戈,叱短兵以击之,贼众大败而退。自是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为华州节度使,岁余,移镇邢台。
                  ⑤三年秋,改镇河阳。显德初,世宗亲征刘崇,词奉命领所部兵随驾,行及高平南,遇樊爱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军已败,止词不行,词不听,疾驱而北。世宗闻而嘉之,寻命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部署。
                  ⑥其年夏,车驾还京,授永兴军节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二年冬,以疾卒于镇,年六十有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四》)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命词兼行营都虞候        (2)必甲枕戈而卧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两河之战,无不    
              A.事先 B.参加 C.过问  D.关涉
              ②若其温饱,则筋力有怠    
              A.伸张 B.明确 C.听任  D.知道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我勇敢而登贵仕久之,能足音辨人
              B.不可一日忘本也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筋力有怠于其身也,耻师焉
              D.皆怖惧不知为仲卿母遣,自誓不嫁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依据文中相关行为事迹,概括刘词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行为事迹性格品质
              忤于权臣(1)    
              枕戈而卧(2)    
              免胄横戈(3)    
              疾驱而北(4)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后汉书•孔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B、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C、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D、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表示学校的词语还有庠、序、国子监等。
              B、孝武,是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
              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筮,文中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卦。卜筮可以指以占卦为业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们诽谤先帝,因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②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 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入京师 /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情 / 师道不传也久矣
              C、阉竖恐终为患 /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一人夜亡,告之
              D、衡乃诡对出 / 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
              (2)下列各句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不拘于时
              C、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大将军邓骘(为……才能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其才
              假舟楫者,非能(游水,用作动词)也
              B、衡少善(连缀)文,游于三辅
              涂有饿莩而不知(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举孝廉不行(不能够)
              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王
              D、公车特(征召)拜郎中
              汉亦留之以相(抵押)
              (4)翻译下列句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雍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拼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又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