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纵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无损者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吾不能以十万之众而受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5)用“/”点断下列语段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mào):昏乱,糊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其怨我甚意:猜想
              B.余然后卷而叹废:废弃
              C.自恨人之浅也期:看待
              D.又念昔日定国余于彭城过: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小雅》怨诽不乱秦强赵弱,不可不许
              B.定国不我怨臣死不避
              C.又病止酒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是以犹止礼义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3)以下几句话,分别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B.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③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 3.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中的“论”是__________的意思,“语” 就是语言。《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园地。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按原文填空。
            2.说说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日始出时人近。(       )     
            (2)孔子不能也。(       )
            3. 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给下列古文选择合适的译文。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


            A.其中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B.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C.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自己很美。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


            A.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2.东施的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用“______”画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
            3.庄子名(  ),(  )时哲学家,(  )学派创始人之一。(  )收录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4.《东施效颦》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________,钟子期日:“  (1)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  (2)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小小翻译官[将文中(1)(2)两句翻译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1)伯牙和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____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课文内容将选文补充完整。
            2.伯牙绝弦的愿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课文链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伯牙豉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峨峨兮若(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    ),洋洋兮若(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按原文填空。
            2.用“____”画出这段的中心句。
            3.“钟子期(    )”,我们可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②。孟子辍然中止③,乃复进④。其母知其谊(xuān)⑤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⑥。”其母引⑦刀裂⑧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谊矣。     
            注释:①诵:背书。②方织:正在织布。③辍然中止:突然停止。④复进:继续背诵。⑤谊:遗忘。 ⑥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⑦引:拿。⑧裂:割断。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                         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其织” 的“其”是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