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套用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但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乙】“义”教人奉献,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利”诱人占有,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这遑论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剑拔弩张的。

              【丙】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4.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说女店主年轻时有个绰号“五朵梅”,是远近几百里唱“花儿”的好手,几位青年便劝她唱上几段。
              B.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C.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D.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任何地方去,”他在乌苏拉面前叹息说:“我们将一辈子烂在这里,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

              B.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杭州刺史白居易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大气、是包容。

              C.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

              D.王宝强主演的《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一套开播后收视率“高开高走”,在观众中引起热议。
            • 6.

               古人笔下生花,作品如行云流水。人们最初读到的有关“捣衣”的古典诗词,会是哪一首呢?【甲】可能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抑或是李白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乙】那么,“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声音?是单调机械扰人心绪的,还是杂而不乱缠绵深淳的?许多人不甚明白。从事民俗研究的王明教授也曾为此感到困惑。进而,某个深秋夜晚在内蒙古乡村的所见所闻,让他茅塞顿开——【丙】那一晚,“清冷的月光如霜似水洒在地上,一片惨白。此时,‘梆梆梆’的捣衣声,响成一片,有高有低,互相呼应,构成一篇激动人心的乐章”。(王明《捣衣声》)


              (1) 文段中的加横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以下划线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B.抑或       
              C.进而        
              D.茅塞顿开
            • 7.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在城北修建商贸中心大厦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一商贸中心大厦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亩农田将怎么办?
              B.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选文增加了不少,《论语》《孟子》《庄 子》……等著作中都有文章选入。
              C.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D.出版社在2008年第一季度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的窗前的时光上?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习近平新春谈家风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今日推出《学习有方•“家风”系列报道》
              D.一位手持鲜花的民众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代人都是阎肃先生的粉丝,“从我老父亲开始,还有我,我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阎肃老师。”
            • 9.

              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

              屈塬

                    正月初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点开手机新闻,一条消息让我愣怔:阎老走了。一整天里,悲痛的情绪让我沉重、让我肃穆。

                      和阎老相识有20多年。从年龄上讲,阎老与我父亲同龄,是我的前辈。从专业上讲,阎老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我的师长。按说无论岁数还是成就,我离他都有很大的距离,然而20多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他的平易为人,他的敞亮心态,他的不无童趣的性情,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经常使人忘记他是个耄耋老者。

                     阎老对事业忠诚,有责任担当,有遵守规则的操守。20多年间,我与阎老在一起的活动难以计数,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199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们在全军各大单位往来奔波近一个月。最初的时候,个别年轻评委觉得迟到三、五分钟也没什么,阎老作为年长的老艺术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身教重于言传,几天过去后,习惯迟到的评委不好意思了,自觉加快节奏,活动秩序很快好转。

                     多年来,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定海神针”是重大活动中创作人员对阎老的评价,这貌似有些戏谑成分的定位,表达了大家对阎老由衷的信赖与敬重。在领会意图、把握主题、确定风格的诸多重点环节,每次他都能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精到的判断。一次次面对新的任务,永不轻慢,永不倦怠,态度之认真恭谨,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

                    我多次注意到阎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吃烧饼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这哪里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呀!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地不由得肃然起敬。艺术上从来严要求,生活上一直不讲究,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知足达观的老大爷。

                     阎老是专家,也是杂家。他兴趣广泛,涉猎庞杂,博闻强记,有着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他思维机敏,头脑清晰,语言睿智,从无老年人木讷迟钝的时候。我听到过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足球大声叫好,见过他为了看完一折戏耽误了吃饭。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潮流,他常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得更快、更早,流行组合“凤凰传奇”、歌曲《吉祥三宝》等新人、新作品,都是他介绍给我的。

                      如果将人比作电脑的话,那么阎老的系统不断在升级,阎老的版本经常会更新,因为他不断地在学习,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参加奥运竞标活动时,每天早上阎老都会给大家讲一会儿新闻。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他都及时了解,纳入自己的信息库。还是那段时间,阎老每天都拿着电话,请年轻人帮他给别人回信息。大家有时候会交流手机上传播的段子,那些结构精巧、语言机智的短信,经常逗得阎老开怀大笑:好包袱呀!好素材呀!看来得学会发短信啊!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我收到阎老发来的信息,就一句话:“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结尾是三个感叹号。

                     因为敏锐而灵动。阎老的众多作品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最让我惊诧又给我启示的是《雾里看花》。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一个老人,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写得洋洋洒洒,真真切切,告诫人们学会用慧眼去甄别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的形形色色。这首别致的佳作,标志着阎老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它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至今听来,仍然让人感叹,引人深思。

                       这位劳碌、奉献了一辈子、沉睡了近五个月的老人真的走了。这位毕生空军蓝的高龄长者,身披别样的风花雪月,以年轻的姿态,以飞行的方式,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极富感染力的爽朗笑声。

              相关链接:阎肃,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是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词作家。歌词如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来来来来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来来来来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 阎老短信“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为什么要加三个感叹号?文章写阎老给作者发来一句话信息有什么作用?
              (2) 传记标题为“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作者为何以此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作为著名的艺术家,阎肃受人爱戴,必有其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10.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年以后,我们才体会到那个羁留异邦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依稀记得“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B.中美在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摩擦是正常的。双方应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妥善加以处理,而不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双方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C.他酷爱书法,临行前,背囊里夹着一本《云麾碑》和一本名叫《夫子庙堂碑》的书。
              D.在峭壁悬崖的石缝中不也生长着青松吗,你看它比屹立在山脚下的平畴中的白杨如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