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C.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D.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诗作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采用散文化的自由诗体,引领了当时的诗美追求。其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
              B.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散文.《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C.《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狂人日记》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形象作品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D.哈姆莱特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生存还是毁灭”这句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表现出哈姆莱特复仇之心的坚决和果断.
            •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是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集《指南录》的命名取自《渡扬子江》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句
              B.张溥,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年间组织“复社”,批评朝政.他的书斋名是七录斋
              C.《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孟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D.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 5.
              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室内的座位,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向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B.《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十八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C.在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萱堂是对母亲的雅称。
              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而“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 6.
              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春来堂里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
              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
              A.①园林②桥梁③寺庙④宅第
              B.①园林②寺庙③桥梁④宅第
              C.①宅第②园林③寺庙④园林
              D.①宅第②寺庙③桥梁④园林
            • 7.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工部诗集》是杜甫的作品集,这是以官职命名其文集
              B.古时酒有“三酒五齐”之说,“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三种,统称“三酒”。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五齐”指“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但不论清酒、浊酒、三酒、五齐都是发酵后直接饮用之酒。古人们说话时用“圣人”代表“清酒”,用“贤人”代表“浊酒”,喝“清酒”喝醉了叫“中圣人”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 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全首八句。每句五字的,称五言律诗;七字的,称七言律诗。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都有一定的格式。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
              B.绝句亦称“截句”、“断句”。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押韵和声律要求均同律诗。绝、截、断均含短截之义,故有截取律诗一半而成之说。或截首尾两联,或截中间两联,或截上半首,或截下半首。以截取首尾两联较为常见
              C.《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作品集,这是以诗人的籍贯来命名的
              D.宋代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的评论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某些山水诗和风景画,都是以自然客体为对象,就观赏者角度来说,它有某种相通的地方,某些描绘自然客体的诗篇,在观赏者角度的接受过程中,往往回原为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这种共通性,亦就是“诗中有画”的基本意思
            • 9.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漫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以表现理想为主,常以想象、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奇特的景象;语言上追求华丽的词汇,多用比喻、排比、象征等手法
              B.现实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一种基本方法。以写实为主,注重对现实生活或景象的真实描绘;在手法上多用白描,语言质朴、自然
              C.“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D.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 10.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合”指天地四方。如《孔雀东南飞》中“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
              B.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如:孟春、仲春、季春等。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九月
              C.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也有取字的权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