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B.“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 人曰死”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 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 2.
              国庆期间,小明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记录沿途见闻。 下列各句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笔记中的一项是(  )
              A.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3.
              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 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  )
              A.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B.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4.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B.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皆是名人的美谈。“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就是魏晋时期的“三曹”,“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
              C.《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240年的历史,共33篇
              D.徐志摩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笔名有南湖、诗哲、谷等。他的《再别康桥》体现了现代新诗的基本要求: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的一项是(  )
              A.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 6.
              下列有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散文大多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例如《论语》,鲁迅曾对它评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B.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多用铺叙和描写的手法。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形成的第一篇,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左思的《三都赋》使得洛阳的纸价上涨
              C.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提倡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D.明清两代实行文化专制,妨碍了文学的发展。散文成就虽不如唐宋,但也出现了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桐城派”等著名的散文流派
            • 7.
              下列语句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2)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3)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4)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    韦庄    苏  轼      李清照
              B.贾谊    杜甫    白居易      柳  永
              C.屈原    韦庄    苏  轼      柳  永
              D.屈原    杜甫    白居易      李清照
            • 8.
              对下列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B.【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诗)为主,小学尤以书、诗为主
              C.【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D.【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诗中写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其中,“新娘”的比喻充满新意,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一见钟情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极具历史价值
              C.《战国策》是一部继《国语》之后记载战国时期诸国历史的国别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荆轲刺秦王》选自其中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中的“郎中”是指宫廷的侍卫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著作,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崤之战》
              B.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
              D.“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0/40

            进入组卷